國有企業改革,從70年代末到80年代一直是全社會的重要共識,但怎麼改,所有的心中都沒有章程,對困難怎麼估計都不夠,上級提出“投石問路,摸著石頭過河”也是無奈之舉。
此前,素有國企改革第一人之稱的步鑫生,在1980年,對浙江海鹽的一家瀕臨倒閉的襯衫廠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這場改革,廣泛的引起了社會各界的討論,甚至這家300多人的縣屬小廠的改革,直接驚動了中央!
其實,步鑫生對企業的改革很簡單。這是一件襯衫廠,他當了廠長之後,實行計件制,工人做多少襯衫就拿多少工錢,上不封頂,下不包底。當時這種制度還沒有人敢幹,只有步鑫生提了出來,並付之行動了,社會時髦的叫法是—打破大鍋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接著他又在廠裡狠抓生產質量,做壞一件襯衫賠兩件。
“你砸我的牌子,我砸你的飯碗”,此話就是由步鑫生說出的,而後更是風靡一時。
另外還有,請假不發工資,若真生病要由廠長來決定是否補貼。
泡病假混工資、開小差睡大覺的現象,在80年代初的國有企業裡很流行。而這個襯衫廠,即使在企業生產最繁忙的季節,出勤率也只有80,而真正生病的不到“泡病假”的三分之一。
實行大鍋飯的國有企業職工,自認為有了鐵飯碗,幹好幹壞一個樣,就是在班上躺著睡大覺,按照很多工人的話講,那也得發工資,誰讓工人階級是廠子的主人呢!
企業裡的懈怠現象非常普遍,甚至成為中國國有企業裡的頑疾,但管理者雖然看在眼裡急在心上,卻對這種情況沒有什麼辦法,大家低頭不見抬頭見,廠長也怕把工人得罪狠了,到時候去市裡鬧事,到最後還是廠長的責任。
這種大規模怠工,甚至被國外媒體挖掘了出來,還給這種工人起了個專門的別名,叫做中國懶漢!
此外,步鑫生還每年舉辦訂貨會,包吃包住從全國各地來到襯衫廠的採購員,迅速開啟了局面。他還不忘打響襯衫品牌,講求工作效率和速度。
這個80年只有300多名職工的小廠,到了1983年,企業達到了600多人的規模,兩年後達到了1000多人,企業利潤每年以50幅度增長。
步鑫生的名字全國皆知,中央更是指示全國推廣步鑫生精神,由中央下令全國推廣一個人,之前只有兩個人,雷鋒和焦裕祿。
但是,就是這樣對國有企業改革很有魄力的一個人物,最終也難逃失敗。
企業迅速擴張,85年襯衫廠上馬了30萬套西裝專案,同時6000平米的西裝大樓開建,之後企業就走了下坡路,步鑫生遭到了調查,最後離開了他曾經奮鬥的襯衫廠。
外界不得而知,步鑫生為什麼要舉債開建一座大樓,但是足以證明,企業的經營總不能一帆風順,總有從輝煌走向沒落,成者為王,敗者無立錐之地。
這場對國有企業的收購事件,就是在步鑫生剛剛遭到調查的背景下誕生的,可謂既沒有天時也沒有地利。不管是收購方東星集團,還是濱城三大國有企業,都立刻成為了全國的批判物件。
很多地方主官,包括中央的一些領導,也開始批判這套收購方案,明裡暗裡的攻擊中國的改革開放是引狼入室,濱城立刻成為了這場大討論的漩渦中心!(。)
喜歡工業民科請大家收藏:()工業民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