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前世,中央一次又一次的提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重新復興東北地區經濟,改善人民生活。
可是到頭來,似乎每一次“振興”的提出,最後都沒有什麼改變,老百姓也沒感覺到經濟環境有所改善,似乎東北還是老樣子,還是那樣衰落,這是為什麼呢?
侯捷和王光美代表了新一代勇於奮進進取的官員,他們有著改善地區經濟環境、實現發展的迫切想法,可以說他們有著樸素的使命感,不同於十多年後二十年後那些碌碌無為的人。
林強生也希望他的建議,能給侯捷這些主政者以啟發,於是直接說道“我建議,要改造我省的國營企業,首先還是要解決企業內部的大量的富餘勞動力!
我們的國營企業太大了,包袱太沉重,難以適應新時期的經濟發展需要,必須要淘汰掉一大批不適合崗位的人,否則這些人仍然佔據著企業大量資金,給企業減掉包袱,連職工工資都無法保障怎麼能好好的發展!”
陳雷省長唉聲嘆氣,侯捷皺眉沉思,頗為沉重的對林強生說道“要想解決企業富餘人員,不是那麼好辦的事情!這些人進廠容易,想要讓他們出廠,那是砸破鐵飯碗,這可就有點難了!”
“現在沒有什麼鐵飯碗,不裁掉這些人,企業就是掉進水裡的秤砣,一直沉到底!”
林強生一揮手,不理侯捷提出的困難,痛快的說道“想要讓我省的經濟發展,就必須解決國有企業人員眾多這個癥結!
我認為現在砸掉他們的鐵飯碗,總比將來再砸要好得多,我們現在砸是對他們負責任,等將來全國一起砸的時候,大家都下崗他們就更難生存,趁著現在早早的進入社會,很多工人還年輕。再晚幾年這些人都是人到中年了,上有老下有小,改變對他們來說更困難!”
侯捷怔了怔,趁年輕砸掉他們的飯碗。這倒是第一次有人這麼說,林強生還真是膽大啊!
林強生繼續道“發展我省經濟,就必須改造國有企業,這是重中之重,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坎!
國有經濟在東北地區比重很高。僅以吉省為例,國有經濟佔比82。5,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21。6個百分點,我省國有企業佔有的經濟比重,更是高達88%!
我們這裡缺乏中小企業配套,國營企業效率低下,這是制約我們的一個重要環節!
這樣的經濟結構,也就意味著,國有經濟仍然佔我省主導地位,不改造國有企業。改善國有經濟狀況,我省就談不上發展!”
侯捷和陳雷省長不得不沉重的點了點頭,他們是省內負責經濟的領導人,林強生說的一點不假,國有經濟佔據省內絕對主導地位,甚至實際資料比這還要高出一些!
王光美更是拿出了筆記,他把林強生的話全都記了下來,他覺得林現在說的就是東北經濟的問題所在!
林強生接著說道“解決人多的問題,給企業工人分流,把工廠的閒散人員清退。這樣企業才能減負!”
他也給出了人員安置的辦法,為省裡主動的排憂解難,說道“我們也並不是把這些人員推向社會就不管了,相反。我們要管到底!
現在社會經濟發展的這麼快,到處都在大搞建設,只要想工作還怕找不到活幹掙不到錢嗎?
我們可以開辦輕工業產業基地,大力吸收社會人員,向我上面說到的那些,建立服裝鞋帽、電子產品、化妝品等產業園。把人員安置到這些工廠去!”
林強生頗為興奮的說道“我們還可以組建建築公司、勞務公司、開辦技術學校,培養他們的技術技能!
現在南方經濟大力發展,尤其是特區缺乏大量有技術有技能的勞動力,那裡也需要大量的普工!
我們可以開設技術學習班、機床學習班、瓦工學習班、裝修學習班、家政學習班、幼兒教師班、紡織班。
實在學不會的人,還有著一把子力氣,我們可以組建搬家公司、建築公司,主動的到南方去發展,去聯絡業務,讓我們的老百姓到外地去賺錢!”
林強生對侯捷和陳雷省長說道“總之,人家需要什麼我們就教什麼,現在國內的經濟大發展,我們要給老百姓指條明路,他們自己闖蕩也不如我們組團發展來得更有效果,人們一定會歡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