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強生在紐約平平靜靜的等待著國內傳來的訊息。他還請了幾位華裔留學生,有香港的、還有臺灣的,買了幾臺個人電腦,有appeii、tandy?trs?80、pet?2001電腦和一堆電子儀器資料線,又在皇后區買了座獨立的大別墅,就在一間倉庫裡利用幾個留學生破解克萊斯勒ss的電噴系統。
李晶,女,28歲,她是麻省理工的在讀電子專業博士生,灣灣人。王慧昌是從紐約大學找來的,學計算機軟體開發的,也是一個灣灣。陳佳理,對於電子方面什麼都懂一點,港大畢業生,來美國紐約碰碰運氣。
林強生這裡給的工資待遇還不錯,看在同胞的面子上,包吃包住一個月2000美金的工資,還能住大別墅。
林強生給了他們幾個任務,完成每個任務都有獎勵,他們本人如果有好的人手,也可以向林強生這裡推薦。
第一個專案就是做出一套cad軟體。cad起步於60年代,而後70年代初一些大公司也相繼設計出了自己的cad系統。發展到如今,隨著便宜低廉的蘋果等小型電腦的普及應用,一些中小型公司及個人也買的起辦公電腦了,cad的大規模應用正在悄悄的來臨。
對於工業設計來說,cad系統代替了繁瑣的手工作圖,讓這種需要大量作圖的工作越來越簡單化,為企業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在設計生產工作當中越來越多的起到重要作用。
第二個專案就是研究如何破解克萊斯勒的電噴系統,這著實讓三人感覺非常困難。但是林強生所給的獎勵也夠豐厚,如果破解出來就給他們每人一萬美元的獎勵,外加特殊貢獻獎。雖然覺得這麼做是有點違法的。克萊斯勒公司知道後肯定不會饒了他們,但是獎勵實在豐厚也讓他們欲罷不能!
這年代的美國,在電子計算機行業。到處都充斥著一夜暴富的神話。無數為了美國夢苦苦奮鬥的年輕人,前撲後繼的在這個領域發光發熱。尤其像比爾蓋茨、喬布斯這樣成功的人士。無不激勵著年輕人不斷的在現實面前撞的頭破血流。
三位華裔年輕人為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為了完成自己的夢想,他們挺立起並不強壯的身軀,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決定豁出去得罪克萊斯勒一回了。
他們採購回來資料線、感測器、電子儀器,把它們接到電噴系統的各個介面上,然後採集訊號寫編碼,一點一點把編碼彙整合了一本厚厚的書。為了這項艱難的工作。李晶和王慧昌日以繼夜的在倉庫裡工作著。通常林強生早晚各加兩次油,然後回來供他們繼續試驗。
幸好獨立別墅院子夠大,並有茂密的樹木阻擋著發動機傳出的轟鳴聲。
第三個專案,或者是林強生也想發揮下熱情,他和陳佳理正在逆向工程一部施樂ato電腦。雖然施樂公司沒有向市場推廣ato,但是想要搞到一臺也是很容易的。
這樣一臺ato計算機,其零售價竟然高達5萬美元,個人或者中小公司根本用不起。大型公司想要用ato,也要尋思一下。
1974年ato電腦誕生,它是首臺把計算機所有元素結合到一起的圖形介面作業系統使用了3鍵滑鼠、位運算顯示器、圖形視窗和乙太網絡連線能與另一臺ato計算機或者鐳射印表機連成網路。如今回頭一看,正是這些技術組合在一起構成了資訊革命的基礎。
還帶有鍵盤,ord處理軟體。並且已經配備了“所見即所得”的文字處理器。從這臺電腦上面到印表機,列印出來的檔案看起來和顯示器上的檔案一模一樣。
李晶、王慧昌輪換下來的時候,也幫著一起研究這臺電腦,想要複製出一臺這樣的機器,關鍵是看怎麼能省錢!
因為這臺機器的成本高達1萬美元,零售價更是高達5萬美元,是個人家庭和中小公司難以承受的。即使做出來,賣不出去那也得完蛋!
想要把價格升上去很容易,但是想要把價格降下來卻是非常困難的。
正在兩個彎彎和一個港港毫無辦法之時。林強生默默一笑,大笑著說道:“交給我來!不就是讓產品成本降下來嗎?這還不容易!”
李晶和王慧昌還有陳佳理驚訝的看著老闆。只見他圍著ato的屍體,一陣評價:“機箱不用這麼厚的鋼殼材料。用薄鐵皮就行!風扇也不用銅做,銅這麼貴,做個塑膠的就完全可以了!讓我看看還有哪塊能夠省材料的...”
“很多零配件其實完全可以拿回國內去生產,這樣成本就會降下來不少!”林強生興奮的說道。
其實施樂公司之所以給這臺機器制定了這麼高的價格,還是他們把研究經費和公司運營成本計算在內了。還有這家公司主要以銷售鐳射印表機為主業,鐳射印表機20萬美元一臺,小小的ato根本不被施樂高層看在眼裡。
“....老闆,灣也行!”王慧昌舉起手來說道,李晶瞪了同伴一眼,明顯這個建議老闆不會接受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