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80後,我叫辛曉成,男,漢族,1981年12月12日出生於aa省a市a縣a鄉a村,那裡的村民十分淳樸,祖祖輩輩都是靠種植和養殖為生,踏踏實實,勤勤懇懇。
在那個年代,有錢人都被稱作‘萬元戶’,像我們家當時的條件,自然不是什麼‘萬元戶’,我家雖然不是‘萬元戶’,但是在我們村子裡也不算差,按老一輩人的話說,叫:“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我們的村子不大,一百多戶人家,大多數住的是乾隆年間蓋的老房子,青磚灰瓦,房屋裡的地面也都是泥巴地,由於常年的踩踏,地面上到處都是坑坑窪窪的,但黑黑的泥土地面卻十分結實,一般的鐵鍬都撼動不了幾分,比現在的水泥地差不了多少。
我家現在住的房子是一棟磚木結構的兩層小樓,聽我父母親說,這棟房子是1983年建的,當時預算這棟房子建成的話大約要花費七八千塊錢人民幣,最後竟然花了一萬一千多塊錢,對於萬元戶的時代而言,這些錢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1979年,當時我家裡的年收入,除了家人平時的開銷在家人不生病的情況下),能餘下的錢大概有一千多塊,這在當時已經的非常不錯的了。
那時候,我父母一年能攢下這麼多錢,不是因為我父母有多能幹,更多的是他們十分節儉。為了省錢,我們家一個月都難得吃上一頓紅燒肉,不像別人家那麼想的開,一個禮拜半個月就吃上一頓好的。
有一次,母親回憶說,蓋房子那年,我們家裡所有的積蓄大概有五千多塊錢,這在當時可是一筆不小的存款,家裡能有這麼多的積蓄,是她和我父親勤勤懇懇幹活,勒緊褲腰帶省吃儉用的存了兩年多時間才攢下來的錢,攢這些錢的目的主要就是想蓋個大點的房子,免得一家八口人擠在一個漏風漏雨,房屋面積不足八十平米的老房子裡,很不方便。
......
……
1979年,秋天!!
那時改革開放沒多久,這一年我也還沒有出生,我爸媽想著要蓋一棟小樓房,想讓一家人住的舒服一點,可是農村裡的人都特別重男輕女,所以我奶奶堅決不同意蓋房子的事,奶奶思想比較封建,她說:“兒子都沒生一個,蓋了房子留給誰?要想蓋房子就等生了兒子再說。”
當時蓋個兩層小樓大約需要兩三千塊錢吧,那時我爸媽的積蓄也差不多夠了,只因為奶奶的這句話,我爸媽當時才打消了建房子的念頭,直到1981年我出生,爸媽才有了建房子的底氣。
他們開始籌劃,想要在兩年之內把房子建起來,為了建房,我媽還沒坐滿月子就開始與我父親拼命的幹活,種荸薺、種水稻、種蓮藕,家裡還放養了兩頭豬,說到養豬,我想註明一下,現在的很多人都覺得豬是圈養的,其實不然,八十年代養豬就和養狗一樣,是放出去養的。)這還不夠,家裡除了有國家分下來的十幾畝糧田,為了多賺點錢,我爸媽又跑去荒山上開了五畝荒地出來,種紅薯、種花生、種蔬菜,總之當時什麼賺錢就種什麼。
我媽很辛苦,我爸卻更拼命,零下三五度天氣,對於潮濕著稱的a市而言十分寒冷,我爸為了把房子蓋起來,大冬天的,他穿著個大褲衩,敲碎了半寸厚的冰層,就是為了下到水池裡挖蓮藕賣錢,現在想想都覺得他們過的不容易,真的是太“苦”了。
很快就過去了一年多,一轉眼就到了1983年的秋天,十一月的a市雖然不是很冷,大概十多度的天氣,但南方的天氣很潮濕,這時候又是雨季,如果不保暖很容易得風濕病。爸媽坐在房間裡的木床上,床很舊,也很小,不像北方人睡的炕那麼大,三尺八的木板床上鋪著一層厚厚的稻草,稻草上是一層薄薄的有些殘破的舊棉絮,棉絮上布滿了紅、綠、白三色線絲,在棉絮上又鋪著一床粉紅色的舊床單,床單的中間繡著兩只鴛鴦,整個看起來雖然有些破舊,卻比較整潔。
我爸媽滿心歡喜的從木箱子裡、床鋪底下、棉鞋底下、小木盒子裡等等好幾個地方,他們這一點那一點,很快就翻出了家裡所有的積蓄。
看著滿床的人民幣,我爸媽眉開眼笑。
床上人民幣最多且最大面額的都是十塊的,然後是五塊的、兩塊的、一塊的,除了這些,還有五角的,兩角的,一角的,五分的紙幣和硬幣,兩分的紙幣和硬幣,一分的紙幣和硬幣,這些錢幾乎鋪滿了整個木床,他們仔細的清點:“一分、兩分、三分,一毛、兩毛、三毛,三毛一,三毛二,三毛三,三毛四,三毛五,三毛六,三毛七……九毛一,九毛二,九毛三……”
數完之後,我媽高興的說:“當家的,我這裡是一百三十七塊九毛六分,再加上之前的五千和你手裡的二百一十五塊三毛三,一共是……五千三百五十三塊二毛九分,另外,加上老徐之前在我們這裡借的兩百和泉根在我們這裡借走的三百,我們的積蓄將近六千了。”
我爸自然也很高興,他憨笑的看著我媽說:“明天我去問一下,看看這些錢夠不夠咱們蓋房子的。”
我媽一聽,笑著說:“肯定夠,兩年前三千就能蓋起來,就算物價再漲,總不可能翻了倍吧?”
聽完我母親的話,我爸呵呵一笑,他說:“還是問問吧,這樣咱們心裡也有個底。”
聽見我爸的話,我媽笑著說:“恩,問肯定是要問一下。對了,咱們家似乎好久沒有吃過豬肉了,明天我去菜場買點豬肉回來紅燒吃,讓老人和孩子們也解解饞。”
……
……
第二天中午!!
我媽正在廚房裡做飯,那時候鄉下人都是用大鍋煮飯,我媽開啟鍋,淘起一缽米湯,又在大鍋的周圍貼上了十幾個綠綠的菜米粑,聞著就覺得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