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朝堂上的事情,顯然不能只看表面,朝堂上不僅勢力相互牽連,盤根錯節,各種事情也是如此。
要知道,楊漣在帝黨當中的地位一向十分特殊,他這個愣頭青,除了天子之外,向來不跟任何人親近,無論是曾經和他共事的王府舊臣,還是以後再如的詹事府新臣,他都一視同仁。
但是與此同時,他又深受天子信重,若論寵信,簡直可以比肩帝黨內的四大巨頭,可以說,若是誰能夠將他拉攏到自己這一邊,立時便會勢力大增。
而李廷機打的就是這個主意,楊漣這個人除了不識時務,寧折不彎的愣頭青特質之外,還有一個不怎麼為人所知的特點,那就是知恩圖報。
楊漣不是不知道天子心裡的打算,也不是不知道天子為他安排的道路是一條充滿艱險的的道路,是一條孤臣的道路,但是他從未抗拒,從未後悔過。
這一切都是因為,當初他只是一個一文不名的舉人,迫於生計被選做王府官,前途幾近灰暗之時,是朱常洛慧眼識英,倚重看重他,縱容他的偏執和固執,給予了一個君上能夠賦予臣下最大的耐心和優容。
因為這一點,楊漣甘願成為一個孤臣,哪怕歷史上幾乎所有的諫臣,最終的下場都十分慘淡,楊漣也毫不在乎。
同理,若是有人施恩於他,楊漣也必會傾力相報。
李廷機沒打算自己能夠將楊漣徹底收入囊中,天子也不會允許,他只是希望,這次能夠將楊漣送入科道當中,能夠博得楊漣的好感,最不濟的,讓他欠上自己一個人情也是好的。
人情債最難還,不要小瞧這麼一個人情,以楊漣在天子眼前的地位,這份人情在應景的時候,說不定能夠救李廷機一條命!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都是,李廷機能夠把事情辦成。
而最讓他擔心的是,天子對於這件事情究竟會不會反感,安排楊漣入科道,天子自然只會高興,但是若是安排楊漣入科道是為了拉攏他,天子心裡會怎麼想,李廷機就沒把握了。
黨爭!
這是大明朝堂或者說從古到今朝堂上永恆不變的主題,幾乎每個官場上的官員,都離不了這兩個字,即便不在朝堂上的幾個大派系當中,小的黨派總是有的。
而最讓李廷機擔心的就是,今上似乎對黨爭無比的反感,這種反感就像是今上對於文臣似有似無的偏見一般,從沒有表露出來,但是李廷機卻能隱隱約約的感受到。
正是因此,李廷機一直剋制著自己,沒有過分的擴張自己的勢力,不然的話,以他的手段,前些日子淪落到那個地步,又豈會除了葉向高之外,沒有一個人敢張口為他說話。
所以李廷機最終還是忍不住行險一次,而且一出手就對準了天子最信重的楊漣!
李廷機的信條一向是要麼不做,要做就做的幹脆!
既然天子對楊漣的培養是照著諫臣的路子走的,那麼理所當然的,對於他被拉攏的容忍度也就不會很高,反過來,如果楊漣被施恩拉攏,天子都能容忍的話,那麼對於黨爭的態度,李廷機心中也大致有底了。
李廷機心知,這或許不是他仕途當中最風波跌宕的一次,但卻是最為重要的一次試探,這也是他最沒有底氣的一次試探,因為他是在試探天子!
他試探的是,天子對於黨爭的底線和容忍度……
若是成了,他從此以後行事就可以脫去大部分的束縛,不必再小心翼翼,生怕無心當中觸及天子的底線,但是若是不成,恐怕他這麼久以來,拋卻一切而重新獲得的聖恩,就會再次和他擦肩而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