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公之事……”
衷貞吉愣了愣,同樣有些頭疼起來。
是啊,這才是個最大的燙手山芋啊!
身居朝堂多年,衷貞吉自然清楚,太子殿下不會無緣無故的的提起張公,而且雖說是疑問之語,但是他有豈會看不出來,殿下口氣當中多有推崇之意。
怕是起了另外的心思……
但是問題就在於,張公的案子,不好碰啊!
張居正權傾一時的時候,衷貞吉還在地方轉遷,為河南巡撫,這個位置基本上屬於高層官員和中低層官員的分界線。
所以雖然他不在朝廷核心,但是有許多東西,也知道不少內情。
甚至於他的感受,比許多人要多。
張居正生前風光無限,備受尊崇,但是死後卻在短短的時間內土崩瓦解,黨羽心腹被罷官棄市,家人親信被流放逼死,其中的原因複雜的很。
表面上看來,張居正一黨的急速敗落是因為他僭越權位,大權獨攬,以致於超越了皇帝的底線,為了奪回君權,皇帝必然會拿他來立威。
但是這只是表面上的原因罷了,不要忘了,皇帝和朝臣們動手的時候,張居正已經死了!
人死為大,張居正好歹是帝師,若真的僅僅是皇帝想要穩固君權方才懲戒於他,罷官下罪也就夠了,何至於禍及家人?
真正讓張居正一家慘遭禍端的,是他的在改革的過程當中得罪的無數勢力。
這些人在張居正勢大之時瑟瑟發抖,但是在張居正敗落之後卻一個個跳出來落井下石,推波助瀾,才釀成了今天這副局面。
應當說,在當時的局勢下,打擊彈劾張居正,是對於多方勢力都有好處的一件事情,這才是他一家老小都獲罪的最大原因。
而這些人為什麼要這麼做呢?或許有些人是為了洩憤,但是絕不是所有人都為了洩憤。
至少朝堂上的無數官員,既然走進仕途,就不會如此感情用事,他們之所以拼命的將張居正變成一個十惡不赦之人。
為的是將他一生的功績全盤否定掉!
更準確的說,他們的目的是要抹殺張居正改革的全盤政策。
這些真相,當初的衷貞吉是不知道的,但是隨著他步入大明朝廷的核心決策層,他所處的地位不同,眼界自然不同,往日許多想不通的東西,等到坐在這個位置上,自然而然的就明白了。
不僅明白,而且感受更深,衷貞吉是一個嚴守規矩法度的人,當初他也曾上本彈劾過張居正,彈劾他私德不休,彈劾他私相授受,獨斷專行。
但是彈劾歸彈劾,張居正那時候尚且是首輔,他頒布的政令便是大明朝廷之政令。
作為大明朝廷的官員,無論衷貞吉對於張居正本人的觀感如何,他都會嚴格去執行。
或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他才沒有成為張居正黨同伐異的異吧……
在推行這些政策的過程當中,衷貞吉切切實實的感受到無比巨大的壓力,他身為巡撫,身上肩負著來自各個方面的掣肘,自然清楚,反對張居正改革政策的勢力有多少。
這些既得利益者便是最終對張居正窮追猛打的一群人,他們要做的是保護自己的利益,所以要全盤否定張居正的改革政策。
而現在,這些人的勢力只會比當年更加強勢,更加穩固……
衷貞吉不會真的以為太子殿下只是隨口一問,太子的口氣太明顯了,他提起張居正,恐怕心中便是存了為張居正翻案的心思,但是……談何容易啊!
“閣老,其他幾位閣老到了!”
心思紛亂間,中書舍人前來稟報,其他的幾位閣臣都已經趕到了內閣。
“洪溪,走吧,此事事關朝野,非你我二人能夠決定,終須群臣一起商議!”
王錫爵嘆了口氣,起身之時,卻是一掃臉上的睏倦之色,重新變成那個精神奕奕的元輔重臣。
“見過元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