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宮。
這座到了現在,仍舊是皇帝臨時處理政務之地的正殿,此刻卻是猛地響起一陣暴怒的聲音。
“誰給你的膽子,就這麼逼死一位朝廷的二品大員?”
大殿之內,皇帝坐在禦座之上,臉色陰沉,目光不善。
而在殿下,站著的除了內閣諸臣,還有六部主官以及左都禦史,可以說,朝中的核心力量都在這裡了,此刻卻是面面相覷,低著頭不敢說話。
很顯然,皇帝的怒火併非是朝著他們,而是朝中大殿中央的一名王服少年。
朱常洛耷拉著頭,一副乖乖認錯的樣子,道。
“父皇,兒臣知錯,兒臣也是一時心急,誰料那李大人性情如此剛烈,竟為證清白撞柱自殺!此事是兒臣考慮不周,請父皇責罰!”
事實上,就連朱常洛也沒有想到,李三才會真的撞柱自殺。
畢竟他在承天門外的說辭,其實有很多問題,最明顯的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建州女真的問題,要知道,現在建州女真還是大明的附屬部族,雖然朱常洛以抗旨為由給他們安上了一個意圖謀反的帽子。
可說到底,他手裡除了努爾哈赤拒絕進京朝見這件口實之外,就只剩下劉世新查獲的那幾封書信了,範家的那些人雖然被抓,但是他們什麼都肯承認,卻絕不會承認建州女真意圖謀反,要知道,勾結反賊,這可是抄家滅族的罪過。
何況這種意圖謀反的罪名,真要坐實的話,除非努爾哈赤真的起兵叛亂,不然的就只能是意圖謀反!
再說了,就算是坐實了這一點,勾結建州女真的也是範家,而不是李三才,李三才是否知情,又是一個問題,何況李三才除了給那個知府寫了封信,進而造成了劉世新被冤屈致死的事情之外,並未有太出格的舉動。
所以說,真的要定他一個叛國叛族之罪,並不現實!
能夠定案的,也就只有他收受大筆賄賂的事情,而這種程度的罪名,對一個正二品大員來說,絕對罪不至死,最大的可能是丟官去職,遣送回鄉!
朱常洛相信這一點,李三才也清楚,所以並沒有想過,他會真的自殺,畢竟若是有活著的希望,沒有人願意去死!
但是事實證明,朱常洛低估了所謂文臣的氣節……
或者說,他還不夠瞭解李三才,李三才雖然出身武官世家,但是深受儒家思想的薰陶,而他的父祖帶給他的,則是寧折不彎的性格。
讓他窩窩囊囊,背負罵名的茍活於世,倒不如一死來的痛快!
雖然朝廷或許不會用叛族之罪為他定案,但是在此等眾目睽睽之下,發生了這樣的事情,李三才的清譽已毀,他的仕途也必將走向終結。
他活著,反而要背負所有人的指責和罵名。
但是他若是死了,好歹還能落個壯烈的名聲,何況華夏古制,死者為大!
李三才一死,念著他這麼多年對於朝廷的功勞,他相信朝廷不會虧待他的,生與死,兩邊的籌碼懸殊如此巨大,李三才自然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