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以前,大秦電子集團橫空出世,整合了華夏最頂級半導體産業的半壁江山,並宣佈了c0.7的研發計劃,讓外界為之振奮不已。
<101nove.0.7將是目前華夏自主程度最高的一款移動處理器,採用14n工藝,效能可與高通的經典中端處理器驍龍625相媲美。
眾所周知,大秦之所以用小數為首款移動處理器命名,意在表明,這只不過是個嘗試之作罷了。
至於為什麼是“0.7”,大秦電子自己沒有出面解釋,外界的說法就比較多了。
比如有人認為,大秦電子的計劃是一共將研發三款所謂的嘗試之作,型號分別是七八九,待技術、市場等成熟之後,再發布整數型號的移動處理器,並向桌面處理器進軍。
這個說法雖然比較正常,認可的人也很多,但在網路上流傳最廣最熱鬧的說法,其實是另一個:
據說,這款以驍龍625為假想敵的c系移動處理器,最初的命名方案是“c0.625”。但大秦內部很多人都覺得該命名太長太露骨,便四捨五入改成“c0.6”……本來都要透過了,結果又有人提出,6比625小,寓意不好,最終就改成了現在的0.7。
還有一個比較坑的說法,講的是命名人給處理器起名字的時候,其實只是隨便看了下手中的筆,因為筆芯的型號的0.7,處理器就直接這麼叫了……
除此之外最引人注目的,甚至堪稱轟動的,無疑就是大秦電子早先聲稱的“國産光刻機取得跨越式突破,c系處理器的生産製造將在華夏本土完成”這一訊息。
光刻機設計製造工藝的落後,一直都是華夏半導體産業最大的掣肘,連母機都造不好,晶片自主當然無從談起。
倘若光刻機工藝能夠實現飛躍,自然而然地,華夏的半導體産業也將迎來春天。
本來,對於這個訊息,人們振奮者有之,將信將疑者也有之,西方世界更是多有嗤之以鼻。
但隨後大秦電子就表示,光刻機是大秦電子成立的重要契機,倘若沒有國産高階光刻機,幾家半導體企業也不會如此火速、高調地合併重組。
訊息傳出,華夏人民當然都是大為振奮,而遠在歐洲的光刻機巨頭as,瞬間就慌了。
一直以來,為了打壓華夏半導體産業,華夏的光刻機每研發一代,as就開放一代。
試想,一些華夏企業本來眼巴巴地等著要買國産光刻機,結果國産光刻機剛出來,as的就開放了。
雖說as開放的都是老産品,但各方面卻常常能勝過國産一籌,於是國産光刻機的客戶瞬間就被分散,利潤減少,研發資金減少,下一代光刻機推遲。
現在倒好,出來個不遵守基本法的大秦電子,上來就搞出個14n、10n,比華夏以前的幾十上百奈米不知高到哪裡去。
as的光刻機,那自己到底要不要跟著開放。
不開放吧,沒法打壓華夏。
開放吧,14n級又太過重要,萬一大秦電子是信口開河其實壓根就沒搞出14n,此舉無疑就是在公然撕毀《瓦森納協定》,後果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