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最大的科研機構之一,貝爾實驗室平均每天創造3個技術專利,一共拿下了7個諾貝爾物理學獎,以及1個諾貝爾化學獎,其它的獲獎榮譽更是多不勝數。
正因為在科技領域一次又一次的創舉,貝爾實驗室一度被視為美國的名片、發明領袖、科技的聖殿……
樓秉誠頓了頓,接著說道:“不過,現在的貝爾實驗室已經大不如前了,它的興衰,想必你也有過瞭解吧。”
林寒說:“貝爾實驗室衰落的原因,主要源自資本的幹涉。”
“但永珍的絕對控股權會一直由我掌握,我建立永珍也並非為了追求利潤,所以不存在資本幹涉的隱患,在反壟斷方面,也更容易自我調整。”
在最初的時候,貝爾實驗室可以說是因資本而興起。充裕到足以揮霍的資金,是科研伊甸園誕生的物質基礎。
但成也資本,敗也資本。
到了後來,資本家們為了更大限度地謀取利潤,貝爾實驗室被迫變得越來越商業化。
大批純粹的科學家相繼流失,讓實驗室迅速走向衰落,昔日科研聖地的榮光,早已不複存在。
樓秉誠微微點頭,沉吟道:“確實如此……關於這個實驗室的組建,你現在有什麼具體的想法嗎?”
“第一實驗室,也就是原本的永珍實驗室,由我直接負責,自成一體。”
林寒的這句話,並沒有出乎樓秉誠的意料。
因為即便在永珍內部,關於實驗室的訊息,也依舊是神秘無比,引人遐想。
樓秉誠曾經也直言問過,但得到的答案卻總是林寒一個笑而不語的表情。
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把改編自紅色警戒的永珍實驗室歷史,當成真實發生過的事情了……
林寒神色如常,繼續說道:“第二實驗室只負責科研,只要保持既定的科研方向,在具體的研究內容上,不做限制。”
“簡單來說,第二實驗室就是科學家與工程師的伊甸園,只要進了第二實驗室,衣食住行便無需發愁,所有的工作人員,都以科技的極致為理想。”
貝爾實驗室在上世紀末期,就能保持每年幾十億美元的科研資金。可想而知,那裡的科研人員,生活工作是何等的愜意。
在充裕的物質基礎下,理想主義的光輝愈發耀眼,最終才締造了那樣一個科研的聖地。
以永珍的盈利能力,可投入科研的資金比例,絕對是空前絕後,遠勝當年的貝爾實驗室母公司,前途無量。
聞言,樓秉誠也忍不住露出期待的神色,連連點頭:“那第三實驗室呢?”
“第三實驗室,就是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的橋梁。第三實驗室將以工程技術人員為主,以第二實驗室的研究為原材料,進行實際的轉化與應用……”
將實驗室的組織架構與執行,大致講了一遍之後,林寒問道:“老樓,你覺得這個計劃怎麼樣?”
“讓人興奮的計劃。”樓秉誠搓著手說道。
林寒微笑:“既然這樣,永珍實驗室的組建工作就交給你負責了。如果忙的話,永珍天氣這邊可以讓老蘇打理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