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到8歲大腦半球繼續發育,腦重量由1200克增加到1400克,接近成人腦量。這時期,兒童運動的正確性和協調性得到發展,抑制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加強,但這時期的兒童對直觀形象模仿能力很強,對抽象思維能力較差。”
“9至16歲腦重量增加不多,主要是大腦內部進行著細胞結構與機能的複雜變化,神經的聯絡纖維在數量上大大增加,聯絡神經元的結構和皮層細胞結構機能在強烈地發展和形成,是聯想、推理和概括等思維過程的物質基礎。”
“其中1314歲的青春期,腦電波出現第二次飛躍,說明腦細胞已經發育成熟,但神經系統不穩定,易於疲勞。”
“最後是1720歲時大腦完全發育成熟,腦細胞不斷啟用,腦部潛能開始一點點被激發出來,到25歲腦部潛力基本開發完成,如果沒有外部條件的刺激下,腦部的自我開發就會停止,但如果不斷的受到刺激大腦依然會自我繼續開發,只是比較緩慢。”
滄海的這番解釋連林振國聽的都連連點頭,專業至極。
滄海之所以能說的如此專業,是因為他為了弄明白自己的那個夢,一直不斷的學習關於大腦方面的知識,以他對大腦的理論知識已經不次於任何一個專業學者。
“聽完滄老師的這番話,如果我以後有孩子一定會在胎兒時期就進行教育,這樣他才有可能成為絕世天才,那麼滄老師你預計這名14歲的小選手能透過第二關嗎?”
江曼瑤從滄海的話裡把主題又拉回到選手身上。
滄海笑笑:“這個問題我和林教授都不適合回答,因為有些關卡是我們共同設計的,希望能激發出每個參賽選手的潛能,當然是希望透過的選手越多越好,不如讓方總和趙老師來猜一猜吧!”
方世嬌遞給滄海一個嫵媚的眼神搶過話題道:“好啊,我也想看看自己的判斷力,根據林教授和滄老師的話,我覺得他第二關就過不去。”
江曼瑤望向趙老根問道:“趙老師,你覺得呢?”
趙老根用手點了下小選手的螢幕,裡面的畫面被放大,正是葉不凡過關後沒有出去,在艦艙裡昂首闊步來回走動巡視著其他選手的比賽。
趙老根嘿嘿道:“我腦子不好使,不會分析,但是我會看圖,你們看這個小選手現在像什麼?”
所有人都被趙老根的這個問題吸引住了,因為他沒有臺詞,誰也不知道他接下來要表達什麼。
眾人只能配合著按照自己的想象力進行回答。
江曼瑤說:“像勝利的勇士。”
林振國說:“像受到刺激的細胞。”
方世嬌說:“像只可愛的小老虎。”
滄海說:“像白雲蒼狗。”
趙老根擺擺手道:“一萬個人眼裡有一萬個哈姆列特,要我看他就像一隻驕傲自得,戰勝對手獲得勝利的大公雞,所以我說他下一場還能過關,因為他是公雞中的戰鬥機!”
這次眾人都沒忍住直接笑場,趙三炮果然名不虛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