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河東道,雲州。
雲州,秦漢時為雲中郡,治雲中(今內蒙古托克托東北),東漢末郡廢。北魏雲中郡治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土城子)。唐雲中郡即雲州,治定襄(後改雲中,今山西大同)。周承唐制,依舊為雲州。
有趣的是,漢郡在長城以北,唐郡在長城以南,漢郡的西南面。而周則是在長城以北,此地背靠長城,作為防禦北蒙的第一線的邊城,此地長期駐紮了邊軍的一團。由一位校尉率領,作為監視防備蒙元之所在。
而周正就是雲州校尉。
“孃的,這才十月中旬,就眼看著就入了冬了。撒泡尿都能凍著的鬼天氣。蒙元韃子還會來?”夜晚巡視城防的周正,正好聽到了一位邊軍在和隊友抱怨。
“守衛邊疆是我等邊軍之職責,難道蒙元韃子不來,就可高枕無憂了?”周正雖然也知道士卒在這苦寒之地辛苦,但也還是得出言提醒。
“校,校尉。小的參見校尉!小的只是一時失了心智,不敢有絲毫懈怠!”這邊軍也是萬萬沒想到,這麼晚了,校尉大人還會前來巡視。
“本校尉也知道爾等辛苦,這麼寒冷的天氣裡,還要盯著北方,但我等既為大周軍人,就應該盡職盡責,守好大周之邊疆!”
說這,周正拿出了自己的酒壺,搖了搖,發現還沒凍住,就遞給了邊軍老卒。
“喝點暖暖身子吧,但不可多喝,以免誤了事。想喝的話,再等半個時辰換防之後,本校尉請你喝個夠!”
畢業於演武院的周正,自然是知道在行伍裡,要和這些關鍵時候能把後背交給對方的袍澤搞好關系。因此,也就是提醒了兩句之後,就開始嘮嘮嗑,拉拉家常。
“校尉,您說韃子真的要來了嗎?”關系熟絡了之後,看到長官沒有架子,這些老兵也落得自在的和周正聊了起來。
“是啊,這些狗韃子亡我大周之心不死,哪日不是在想著入主中原。而防備甚至反攻這些豺狼虎豹,這就是我大周軍隊存在的意義!”
“唉……幹嘛要打仗呢?相安無事多好。”老卒很是不明白戰爭的緣由。
“是啊,為什麼要打仗呢……”周正也是眼神迷離。即使是作為一名演武院的畢業生,他也不是很能理解戰爭“但本校尉相信,只要我們還活著,就不會讓韃子南下屠我百姓,搶我妻女!”
“嗯!我們也相信校尉!”這些老卒也不會仗著自己是老兵,就看不起這些演武院來的年輕上官。
要知道,這些演武院的畢業生,能在畢業後做到中低階軍官的,那必然是極其富有才華的。不然即使是世家子弟,也不可能如周正一般。在如此年輕的時候就坐到校尉的職務。
“大人,您看!那裡好像有動靜!”突然,一個眼神尖銳的弓手指著城外警惕地說。
“林子,別是你看錯了吧,城外還有咱的夜不收值班呢。八成是草原的野物罷了。”老兵表現的絲毫不在意的樣子。
大周邊軍的夜不收可是最最精銳的存在。
夜不收,是開國太祖皇帝建立的。其實是仿造明代邊軍的制度,在明代遼東邊防守軍中的哨探或間諜的特有稱謂。全稱或又稱為:“遠哨夜不收”。
“不可如此大意,還是要小心謹慎的,這秋高馬肥之際,正是韃子南下的好時機。”
在小兵以為真的是自己看錯了的情況下,剛準備低下頭認錯的時候,周正出言了。
“額.....這?大人?”老兵顯然覺得很窘迫。
“這個時候誰也不得懈怠,再說了,韃子因為自小喝馬奶,吃肉食的原因,在晚上毫無夜盲的弊端,正合適他們偷襲。”周正把最近才被加入演武院教材的內容說給了在場的邊軍聽“聽我命令,弓手,箭上弦,浸火油,向城外拋射!”
作為武官,他自然只需要發布命令就好,接下來就有弓弩手按照標號好遊尺拋射,浸泡了火油的易燃物的弓箭。
隨著一支支箭射出去,城外的景象讓所有人都動容了。
“敵襲!!!”最先反應過來的周正高聲尖叫道。進而迅速吹響了集合的哨子,三長一短的聲音是在告訴所有大周邊軍最高警戒防備來犯之敵!
“所有人,不要慌亂,打探清楚來犯之敵的數量,分佈。另外一小部分人去叫醒其餘的兄弟。最後來兩個人,去點燃狼煙,通知其他堡壘的兄弟!”周正還算冷靜,在老兵們的幫助下,迅速穩定了場面。
接到命令的大周邊軍按照無數次軍演的經驗,盡然有序得接受然後執行來自長官們的命令。
看著城下一個個面露猙獰之色的韃子,在加上隱隱約約看到幾個百夫長模樣的韃子軍官穿著帶血的盔甲,在場所有人都明白了過來,這是一場有預謀的夜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