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這樣的,我們軍中,目前非常缺少良馬,近來大戰不斷,馬匹損耗十分嚴重,所以我此次回長安,是想親自來解決這個問題的。”李世民道。
“少馬?”李秀寧沉吟了一會,“二哥,那你有想好去什麼地方買馬了嗎?”
“這個,我找人打聽了,中原這一帶本來沒有大規模的馬場,真正上好的馬都是在漠北草原突厥人那邊才有,但突厥人和我們漢人是死敵,他們肯定是不可能將馬賣給我們的,我也在為這個事情頭疼呢,此次來找你,就是想找你商量。”
徐風在一邊聽的,覺得很神奇,這李世民有事情居然會找這個李秀寧商量?
他之前還真的沒發現,這個李秀寧有什麼出彩的地方。
關於馬,這的確是古代中國一直以來的難題。
漢人就是因為沒有良馬,一直以來對上北方的蠻族入侵時,總是處於劣勢。
養馬需要足夠大的草場來放馬,通常來說一匹馬需要一平方公里左右的面積去飼養,如果同時豢養幾千匹馬,那就要幾千公頃的大面積的草原。
這在漠北以及蒙古高原,都是很容易實現的,因為那些地方地廣人稀,本來就是遊牧民族,普通人家也都有養馬。
但在中原內地,這一切就都是很難達到的條件了。
因為中原一直是農耕文化,每一個能夠耕種的土地,都用來種莊稼了,也因此才能養活那麼多的人。
那兒去找那麼大面積的空地,去專門的建草場,從而養馬呢?
沒有這個條件,也沒這個傳統。
所以中原內地一直都是缺少大規模的養馬場的。
但缺,並不代表沒有。
那些條件只是說很難達到,但只要官府下定決心,真的去養馬,也是可以完全不虛草原民族的。
秦時的蒙恬,率領漢族騎兵,北卻匈奴八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
漢時,衛青霍去病同樣血虐匈奴,那時的漢族騎兵,比漠北的騎兵,要更加的強大。
但是養馬畢竟不是刻在漢人的天性裡,而且養馬浪費的土地太多,也不符合經濟利益。
所以只要是和平時期,中原內地是不會專門有人去養馬的。
此刻李世民說他缺馬,徐風也不意外,但意外的是這種事他找李秀寧商量,難道這公主能有什麼辦法嗎?
李秀寧道:“二哥,我可以帶人去需找牧場,一定會為咱們家解決這個難題。”
李世民搖了搖頭,嘆氣道:“恐怕沒那麼容易,我之前已經派很多人去打聽了。”
徐風卻有點疑惑,這大唐的世界中,不是有一個飛馬牧場嗎?好像原著中李家就是去這飛馬牧場去買馬的吧。
怎麼此刻這李世民還有李秀寧倒好像完全沒聽過一般,難道是古代交通不便,訊息真的太閉塞了嗎?
“李二哥,我倒是知道有一家專門養馬的地方。”說話的居然是宋玉致。
李世民一聽,臉上不由自主的湧上喜色,情不自禁的上前一步,“玉致,你知道哪兒有賣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