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笛向仙王風後請教了衍生化身的方法,然後回到四聖閣,又花了一個甲子的功夫,教導門人弟子。
同時,他開始斬出一團又一團的元神,總共三十六團,透過風後提供的途徑,投放到三十六顆祖星。
與此同時,秦木、秦火、秦水、秦金各斬出十八團元神,透過四大仙宮的門路,投放到七十二顆母星。
具體投放的方法,就是登上九十九層通天塔,在通天塔的最高層有一個元神投放的法陣。這也是各大星系建立通天塔的真正原因。
通天塔不單能助修士領悟天道,還能讓祖仙投放化身於各階。如果是散修的話,要想借助通天塔投放元神,還要花費大量的仙石才行。
而在五大仙宮中,都有自己的通天塔,比外面的通天塔更精確,更可靠。
秦笛一下子投放出一百零八個化身,如果詳細描述起來,那就太複雜了,這本書能寫到地老天荒,我們只舉例說明其中的兩個化身,有一具化身投放到地球來了!但它不是現代的地球,而是投放到了古代。
具體的說,這是公元二一八年的蜀國,廣漢綿竹蜀國大臣秦宓的家中,誕生了一個小兒。出生之時,小兒口中,銜著一截竹笛,眾人皆以為神異,因而取名為“秦笛”。
秦笛日漸長成,天資聰明,不學而知,四歲便能手書,寫了一篇文章,題名《天辨》。
他的父親秦宓看了,禁不住大驚,後來見了吳國使者張溫,才有了一番驚世駭俗的辯論。
吳蜀聯盟後,東吳派張溫前來修好。張溫即將返回時,文武百官都前往為他餞行。眾人到齊後,惟獨秦宓未到,諸葛亮幾次派人催他,張溫問:“他是什麼人?”諸葛亮說:“益州的文人學者。”
秦宓到後,張溫問他:“您學習嗎?”
秦宓說:“五尺高的孩子都學習,您又何必小看人!”
張溫又問:“天有頭嗎?”
秦宓說:“有頭。”
張溫問:“頭在何方?”
秦宓說:“在西方,《詩經》說‘於是眷戀西望’。由此推論,頭在西方。”
張溫問:“天有耳朵嗎?”
秦宓說:“天高高在上卻能聽到地下聲音,《詩經》有言,‘鶴鳴叫於水澤,聲聞於天’。如果上天無耳,用什麼來聽?”
張溫問:“天有腳嗎?”
秦宓說:“有,《詩經》說‘上天的步履那麼艱難,那人已不可靠’。假如上天沒有腳,憑什麼行走?”
張溫問:“天有姓嗎?”
秦宓說:“有姓。”
張溫問:“姓什麼?”
秦宓說:“姓劉。”
張溫問:“您怎麼知道?”
秦宓回答說:“當今天子姓劉,因此而知道天姓劉。”
張溫問:“太陽誕生在東方吧?”
秦宓說:“雖然它誕生在東方,而最終歸宿在西方。”
一問一答如山中迴音,應聲隨出,張溫對秦宓十分敬服。
這件事讓秦宓聲名鵲起,因此得以加官晉爵,對兒子越發看中,聘請名師教導秦笛。
然而秦笛卻只用三言兩語,便將那些名師給打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