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修習哪一種功夫,研究哪一門學問,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才能獲得真正的突破。
秦笛雖然得到了鐘先書傾囊相授,但他修習仙文的時間太短了,所以在很多地方都有缺陷,需要時間慢慢彌補。
因此,秦笛進入仙文閣本部之後,便開始了聽課、參加聚會的日子。
在每次聚會之中,他都多聽、多看、少說話,只攜帶製作平平的文淵水韻,不顯山,不露水,慢慢的學習和積累。
不知不覺,兩百年過去了,他漸漸補上了短板。
隨後,他減少聽課和聚會的日子,開始進入文淵閣和碑林,悄悄研習仙文。
他因為擁有隱傳弟子的令牌,盡管看上去跟真傳弟子差不多,但在關鍵的時候還是有人識貨。仙文閣對於真傳弟子的限制並不多,對於隱傳弟子的限制就更少了。他可以在文淵閣和碑林中,耗費大量的時間,不像別的弟子,每年都有一定的時間限制。
文淵閣就跟通天塔一樣,從上到下,總共九十九層,越往上等級越高。
秦笛從第一層開始,首先接觸的乃是最簡單的仙文,每一個簡單的仙文,都有很多的變體,整個樓層總共收集了三千個模型。
登上第二層,依舊是較為簡單的仙文,同樣是三千個模型。
連續十層,每一層都是三千個文淵水韻的模型。
再往上,隨著仙文越來越複雜,研究的人越來越少,每一種仙文的變體,也跟著相應減少,如此以來,整個樓層便出現了空缺位置,總計不足三千個模型了。
文淵閣十層以下,每一層都有不少弟子,來這裡參悟文淵水韻的人還是很多的,雖然宗門對於各階弟子有不同程度的限制,但是畢竟弟子的基數比較大。所以基本上每天都有許多弟子來來去去。
十五層以上,每一層擺放的模型逐漸下降,來這些樓層參修的弟子也開始急劇減少。
到了二十層,每個樓層只剩下兩千模型,而能在這裡靜修的弟子,也不過只有三五人。
秦笛一口氣登上三十層,看見周圍幾乎沒有人了,而那些個模型也只有一千多個,其中一半的位置出現了空缺。
而到了這時候,他不得不停了下來,因為他漸漸發現,周圍有很多不認識的仙文。越往上難度越來越高,勉強向高處攀登,等於拔苗助長,那是沒有意義的。
秦笛從三十層往下走,每一個樓層停留二十年,如此六百年後,他將自己先前掌握的三萬多個仙文的多種變體也大致上掌握了。
隨後,他走出仙文閣,來到佔地數萬畝的碑林中。
在這片寬闊的碑林中,不但有十萬八千個仙文,還有大量的珍貴仙文拓片。
不過仙文閣有規定,根據仙文的難度和珍稀程度,規定只有一萬兩千個仙文,面對普通的內門弟子開放;兩萬四千個仙文,面對精英弟子開放;三萬六千個仙文,面對真傳弟子開放。
而秦笛作為隱傳弟子,原則上是沒有限制的,但是宗門長老覺得,即便是隱藏弟子,也需要量力而為,不能過於超前,否則囫圇吞棗,非但無益,反而有害。
因此之故,作為隱傳弟子,可以參看四萬八千個仙文,如果自身是仙文宗師的話,還可以徵得鎮守碑林的金仙同意,去研究更多的仙文。
秦笛不分晝夜的在這裡研究,因為沒有師傅的指點,所以他進階的速度並不快,差不多又過了八百年後,才掌握四萬仙文,算是從仙文大師,進階為仙文宗師了。
可是八百年才增加八千仙文,而以前跟著鐘先書學習的時候,一百年就學會了三萬兩千仙文,可見這其中的差別還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