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十五歲開始習武,三十歲武功大成周遊列國,四十歲已經對武道沒有困惑,五十歲學會了開天命的方法,繃緊肌肉猶如全身覆上鋼鐵,刀槍不入水火不侵,六十歲的時候已經被全世界認可為“地上最強生物”,沒有人敢對他說違逆的話,七十歲的時候已經可以隨心所欲,是世界上最自由的男人。
弱小而不自知,是原罪。孔子已經給了他機會,他應該更識大體。
“我,我悟了,夫子,收我為徒弟吧。”
儒生是一種奇怪的團體。
儒生崇拜的物件,是兩個像高山一樣需要仰視的巨大先儒。
一個叫孔哥,一個叫孟哥。
孟子孔子同時存在於這個世界,不分先後,時間線忽略不計)
孔哥禮智又仁義,孟哥仁義又禮智。
儒生受一種“禮”能量的影響和約束。
禮!能量越強大,儒生就越仁義。
禮!力場不夠強大的普通儒生,無法讓其他儒生信服。更能服眾的儒生叫夫子,成名的夫子叫做大儒,能讓大儒們都信服的叫做宗師。
儒生看不起宦官和小人,認為他們是靠奴顏婢膝拍馬屁發達的,簡稱屁精。儒生都很鄙視軟弱的屁精。
一般情況下,儒生們總是安靜不下來會不斷地與外人爭辯乃至衝突。沒有外敵的時候,他們就互相鬥嘴乃至衝突。
當一名大儒脫穎而出的時候,他就會帶著周圍聚集的儒生,發動一場傳播禮!的巡遊。儒生們大聲唱歌,還在鼓車上擊鼓。
如果一名大儒能讓其他大儒都信服,他就被稱為大宗師。儒生之間的組織很鬆散,但宗師擁有極大的影響力,可以號召儒生們去“攻乎異端”,或是針對其他學派,或是去教化蠻夷。
儒生是上古聖王時代的遺留。上古聖王知道大道將傾,於是創造了禮,就有了儒生。據說,那時候的儒生,比之後的各個時代,都更加仁義。
理論上,聖王留給儒生的典籍中,記錄了所有的技術和知識,哪怕敵人用了見所未見的東西,經師們也能證明,上古聖王時已經有了差不多的,並且記錄在了典籍裡。之後,經師們就會用各種方法,東拼西湊,攢出功能差不多的來。
出自,範馬孔子梗)
那顯然在這個春秋爭霸世界之中,正值壯年70多歲)的孔子,就是那個脫穎而出的至聖先師,學成文武的大儒。
孔子:拳破虛空,肉身飛昇
孔子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君子不器,大概的意思就是真正的君子,他作為一個強者是不借助外物的,任何一個藉助外力做事的都是純度低等,是孱弱的,是弱者的行為。
而曾經偉大的先賢周文王,姬昌在周易中也寫過這樣一句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大概的意思就是說。
天道就是最強壯的人,真正的君子就應該不停的鍛鍊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壯,永不停息。
純惡搞)
年逾七十的孔子收了一個根骨奇佳的弟子,十分的欣慰,作為弟子的恩師,自然要教導他們做人的道理,而此時孔子正和子路面對面交談著。
“子路,既然你已經拜入我的門下,就應該聽從我的教誨。
子曰: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