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出生在普通的工薪家庭,上普通的公立學校,成績也一直普普通通。偶爾實力爆發,會沖到年級前三。所以陳振雖然普通但是確有一些驕傲,對自己的成績有一種沒有理由的自信。
陳振的思春期來的比較晚,高二的時候才開始暗戀女孩子,有一次說夢話,叫了女孩的名字。從此經常讓同學說成悶騷,這讓陳振尷尬不已。
陳振是一個非主流的人,初中、高中的時候既不喜歡看小說,又不喜歡打遊戲,他認為看小說是沒出息的孩子做的事,而陳振又不擅長打遊戲,每次聽同學討論遊戲,他都覺得頭大。
陳振唯一的愛好是看動漫,他經常幻想自己是動漫的主角,有時是英雄,有時是後宮主。
俗話說“一入宅門毀終生”,這大概是陳振一生失敗的原因之一吧。
陳振對自己的成績有一種沒有理由的自信,高三的時候又一次人品爆發,進了年級前三。
陳振立下目標,要考上清華北大,內心充滿著自信與豪情。陳振沒日沒夜的學習。
但是奇怪的是陳振越努力,他的成績就越普通。到最後陳振考了個普普通通的二流大學。
對於一個經歷過高考的人來說,大學充滿著新奇與誘惑,也暗藏著危機。而普普通通卻又自命不凡的陳振,或許註定了會在大學這個大熔爐裡墮落。
大一的時候男生中流行的就是逃課上網咖打遊戲。陳振是個智商普通,但是卻又對自己的成績有莫名自信的人。高考的失敗,不但沒有打擊到他這種自信,反而讓他的自信更加強烈了。
有一天晚上,室友在討論考試。
室友a說:“大學考試沒什麼難的,學長a幾乎沒有上課,考試前一天晚上學習了一下微積分,第二天就過了,更別說其他的課程了。”
室友b說:“我擦,這麼牛逼”
陳振的那種莫名自信告訴他,他也可以。
陳振是個普通的人,難免受到環境的影響,他也學別人逃課打遊戲。這一打漸漸就迷上了網遊。16週上課時間幾乎逃了一半,上課的時候也心不在焉。
17周、18周搞複習,同學們都在找複習資料,討論怎麼作弊,但是陳振是一個驕傲的人,他不僅不屑於所謂的複習資料,更加不屑於作弊。但這時他才發現複習的時間根本不夠。
於是陳振便進行了裸考,於是掛了好幾門課。陳振痛定思痛,決定放假期間好好複習,下學期補考好透過,以後再也不玩網遊了。
但是一回到家裡,陳振就只顧著玩手機、玩電腦了根本沒時間學習了。
不過第二學期回到學校,陳振放低了姿態借來了複習資料,總算透過了考試。
陳振不玩網遊了,開始搞學習,可這又出了問題。問題就在於陳振對自己智力和成績的莫名自信上。
陳振從高中起就喜歡閱讀課外書,大學圖書館的藏書豐富,讓陳振如獲至寶,陳振慢慢的迷上了哲學和心理學。他的那種莫名自信讓他疏於功課,而專注於哲學和心理學書籍的閱讀。
陳振是個智力普通的人,但是卻對自己的智力有著莫名的自信。這讓他在哲學和心理學的學習中誤入歧途。他幻想自己是尼采,是叔本華,是眾多的滿腹經綸而又得不到賞識的哲學家之一,這讓他愈發孤僻。只要一點點嘈雜的聲音都讓他心煩,他老是躲到沒人的地方去閱讀他的書籍。
慢慢地與同學的關系變得惡劣,他老是聽到同學議論自己。
他愈發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開始不上課,因為上課聽到同學的議論讓他心煩,他躲到沒人的地方,繼續他的閱讀。
就這樣連續逃了三週課,最後被學校發現,做了退學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