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距離“維理論”,是很接近、很接近的,彼此之間僅是“一步之遙”——按照“維理論”而言,量子是一維最基本的扭曲、閉合狀態,具備不確定性:是一種環、帶結構,扭、曲的程度,則決定了其是一種怎樣的狀態。』天籟.2作為“維理論”的提出者,由“維理論”而推想,明確“量子”,這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聽罷小姨將,暖暖言道:“量子,按照‘維理論’而言,便是一維閉合的最簡單狀態,到了這一步,要繼續得到‘一維’,從而由‘一維’反推,提綱挈領,現‘維理論’。這是順理成章事情……所以,怎麼會停在量子階段呢?”
蘇婉一笑,道:“量子科學的研究,已經探究到了物質存在的,最基本的單位……而研究明白這一步,足以解答處於‘有序’的,所有的相關問題。而且,由於科技的展,人類已經可以從中得到極大的滿足、甚至永生……可以說,那種科技水平,已經是摸到了有序世界的天花板了,前進一步,說的輕巧。可門在哪裡?這一步困下來,時間長了,大家就會感覺探究到這一步,已經到頭了。於是往後,也就不會再繼續研究……當‘維理論’是誰都可以提出來的嗎?”
夭芃芃道:“的確,在暖暖之前,從未有人提出過‘維理論’。”
蘇倚道:“即便是有人提出。若沒有暖暖的條件,也是不成的……先,暖暖提出‘維理論’,若非因緣巧合,為了培養她的科學素養,我們也不會成立小組,進行研究,想要構建數學模型。若非要構建數學模型,就不會叫長青他們過來,若他們不過來,就不會有維理論被驗證、誕生……其次,我們要有長青他們,而且我們的本身,至少是擁有足夠的素養,而且不會漠視暖暖的這個想法……”
蘇倚說的“先”和“其次”是缺一不可的——既要提出了,為人重視,並且為此進行驗證;又要具備驗證的能力。
“可實際上,若是換了別家。暖暖提出了‘維理論’之後,大家或許會笑笑,感覺這孩子的想法挺有趣的。”說著,便一伸手,輕輕的揉了一下暖暖的頭,柔聲道:“而隨後,也就不了了之了。一來,沒有驗證的能力,二來,具備相應的能力,也不會為了這個聽起來明顯有些‘荒謬’,而且還是出自於一個不具備相應的學歷的人的口的假設,去浪費功夫、浪費資源……三來,思維的侷限性,是進步的最大障礙!”
“假設,一個人跟相關的科學家聊量子力學……那專家會感覺他很博學,連量子力學都能弄懂,當真不簡單呢。可,你說一個人,拋開了量子力學,和一個理論物理學家聊維理論,那個物理學家會怎麼想?”
“不需要驗證,甚至不想聽你說……在自己熟悉的領域,人總是傲慢的。”
蘇倚輕聲的說,語氣淡淡的。
暖暖道:“所以,你和人家說,人家也根本懶得驗證,懶得搭理你。哪怕,你的理論看似是正確的,對麼?”“嗯,沒錯……當然,如果你的身份、地位都不一般,甚至於是領域內的大咖,那就另當別論了。在國際上,一位好的研究者,都特別注重自己的名聲、地位——錢,或許不重要。但名聲必須有,地位也必須有。”蘇倚介紹道:“你擁有名聲,所以你提出的假設,才有人重視。你擁有地位,你要組建研究團隊,大家才會來投奔你。畢竟,有許多的人都是和咱家寶貝一樣的……具備一種很強的,形象的思維能力,可是呢,相應的抽象能力,比如數學,會差很多,其他方面也會不如別人。所以要將一個理論,構築出數學模型,就要求助於相應的人才……譬如,一個數學家。你的名聲、地位越大,能請到的人也就越專業,能力越強,你的成果也就越大。科學,實際上是很考驗人的想象力的,就是提出一個想法,並且驗證一個想法……”
“哦,這樣啊……”
蘇倚說的很直白,直白的暖暖秒懂。心中一下子就想到了特斯拉、愛迪生。愛迪生可謂是一個“他”所知的,家喻戶曉的明家了——而實際上,愛迪生一生中的明,極大的一部分實際上是由愛迪生所掌握的公司的員工明的,他只是老闆而已。
蘇倚道:“嗯……”
“所以‘量子’和‘維理論’雖然只是一步之遙。但這一步之遙,卻算得上是‘咫尺天涯’,唯有理論研究者提出維理論,才能更進一步。但是,研究者本身卻很難突破自己理論的侷限、思維的侷限……打破僵局的,往往是局外人,而局外人是外行——外行的想法,他們不鄙視就不錯了,又怎麼會放在心上呢?”
道理——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道理。
就像是“引力波”的概念一樣——被民間的、非組織的、非專業的“科學愛好者”提出,只是這些人,多不具備相應的數學能力。或者說,是因其名聲、地位的不足,身份的不足,讓他們無法聚積力量,將數學、物理等相應的助手匯聚到自己麾下,聽從指揮,構築模型,並且去說服別人。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而主流的、官方的、專業的“從業者”一聽,直接就嗤之以鼻……切,這玩意兒一聽就是扯淡,別說驗證了,光一看提出之人的身份,就足以去蔑視。
民科而已!
但,若提出“引力波”的,是一位知名的“從業者”,那結果就是另一種狀態了。有人為了這個看著荒謬的理論,去驗證,去構築數學模型,去探討,去豐富……於是,有關引力波的概念,終究是被驗證了。
事實……就是如此。
蘇婉道:“認識的侷限性,或者,可以稱之為‘見知障’……當一個文明,展到一定程度。達到了一個極限:即不存在可以交流的,外在的資訊之後,他們的見識就會停留在那裡。如同一把大鎖,將思想鎖住——他們的知識、認識都會停滯,內部的異見會被逐漸的消滅、同化,最後消失……”
暖暖道:“所以,如果沒有未來的交流,他們的文明,就會鎖定在當前的層次?”
蘇婉道:“不錯……暖暖你看。中華國、美國、俄羅斯……現在地球上,被分成了許多的國家,組成了許多的陣營。每一個陣營,都在對外進行交流,從經濟、文化到科學、軍事,這種交流,是時刻進行的。每一個團體、陣營,也在潛移默化的,接受外來資訊,並且改變自己……”
“如果,我們將時間回溯……”
會怎樣呢?
“近代是歷史的一次膨脹,比之前的任何一個時代都要快。這樣的膨脹,生在歐洲,根源是文藝復興——實質則是其宗教的統治力下降,各個王國的勢力抬頭,才導致的。說到底,就是交流……宗教壓迫下,交流是受到了限制的,但宗教的統治力下降,各個國家、貴族之間、學者之間的交流,就變得頻繁,而且大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