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不告而誅”和“告而誅之”的區別。
這,就是――
法。
術、勢、法。
術為權之變。
勢為術之聚。
法為勢之用。
一番講解、函授,更舉了法家三派的例子,小姨講的可謂是深入淺出,暖暖又認真聽講,將小姨的每一個字,都聽進了耳朵裡,自無“聽不懂”的可能。她牢牢的,將這三個字的意義,記在心裡。
講完了“商鞅”,蘇婉頓了一會兒,讓暖暖自己琢磨了一下,這才是問:“暖暖,這三個字,都理解了麼?”
暖暖點頭:“理解了!”
蘇婉道:“嗯,很好。今天就講這些吧……”
暖暖問:“小姨,為什麼要講‘術’‘勢’‘法’啊?”
蘇婉嗔道:“多話!好生學就是!”嗔罷,卻又“吃吃”一笑,掩口解釋道:“這術、勢、法是修行的三重境界,其下為術,權而變之,日月之易,陰陽之變,皆在其中。所謂‘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是也……”
“上古咼貞之人的境界?”
暖暖小驚訝了一下――心道:“上古咼貞之人,那麼厲害,想不到居然僅僅是才達到了‘術’的層次罷了。”
而“貞人”之下,卻還是有“至人”“聖人”和“賢人”的。
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於陰陽,調於四時,去世離俗,積精全神,遊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達之外,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亦歸於真人。
有聖人者,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適嗜慾於世俗之間,無恚嗔之心,行不欲離於世,被服章,舉不欲觀於俗,外不勞形於事,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有賢人者,法則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從陰陽,分別四時,將從上古合同於道,亦可使益壽而有極時。
“貞人”在巔峰。
……
蘇婉道:“然也……”
“那……”
蘇婉道:“其上為勢,聚術以為器,基築於五。”
這句話的意思,說的是“勢”乃是“術”的匯聚、積累,然後尋其共性,所得的一種“器”,其基礎,便築於“五”之上――似乎,是很簡單的,一聽就懂。但這其中,卻又似乎蘊含了一些深奧、難明的東西……
她似乎懂了,又似乎沒懂,一頭霧水。
蘇婉自注意暖暖,見她一幅小迷糊的模樣,便道:“是不是有些不明白?”
暖暖實話實說:“好像明白了,又好像不明白……”
“字面意思”她是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