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有的回答“土豆”,有的回答“山藥”。
柳絮笑道:“看來大家都認識嘛!”
暖暖心道:“天天吃的東西,誰不認識啊?”
柳絮講道:“這個,叫土豆,叫山藥,都對。不過學名呢,叫做馬鈴薯……在很早之前,大概是十六世紀的時候,馬鈴薯就傳到了咱們這裡,北方很多地方,都有種植。馬鈴薯呢,還有一些兄弟……”
“馬鈴薯”的兄弟,自然是“紅薯”“白薯”“紫薯”這些了……
黑板上,柳絮將之一一標明。
然後開始更為細緻的,類別的劃分,這“馬鈴薯”,是屬於植物界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合瓣花亞綱管狀花目茄科……這一串名詞,聽的人整個都不好了。但當柳絮取了一株標本出來,一一給同學們進行指點、說明之後,大家一下就理解了。
從大類到小別。
很清楚。
很明白。
於是,根本就不需要背誦、死記,這些聽起來“複雜”的,令人頭疼的知識,便很容易的被大家理解,記住了。
於是,大家也明白了分類的方法:
界、門、綱、目、科、族、屬、種、名。
一層一層,一級一級的劃分。
講完。
柳絮問:“記住了麼?”
“記住了。”
一齊回答。
“這個又是什麼?”
柳絮又舉起一個東西……那是一隻帶毛的雞,被柳絮提著,一動不動,很顯然這是一隻“死雞”。
“雞――”
大家簡直太認得了。
“很好。”
柳絮給大家展示著“死雞”。
先對“雞”進行了一下家族歸類,然後講了一下“雞”的悠久的歷史傳承、變化和發展,而後,便要大家開啟實驗臺下面的小門,將放置在裡面的土豆、死雞都取出來,放在實驗臺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拿出來了吧?”柳絮一個實驗臺,一個實驗臺的進行檢查,“拿出了土豆、雞之後,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去毛……誰知道要怎麼去毛,舉手回答!”她示範的舉手,目光在同學們身上掃過。
一隻、一隻的白手套舉起來。
暖暖也跟著舉手――她心裡頭很明白,要是舉手,柳絮還不一定要“蘇阮,你來回答”。可若是不舉手,柳絮肯定要問她。這可都是“他”記憶當中,曾經作為一名“優等生”的經驗呢!
只是,她的運氣似乎有些不好――
“蘇阮,你說……”
暖暖道:“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是先用開水燙一下,然後將毛拔去……”這“第一種”方法,是暖暖熟知的,很傳統的一種方法。而“第二種”,就連暖暖自己,也是上個星期日,也就是一天前,才知道的――
小姨教的。
“嗯,這是第一種,那麼第二種方法,又是什麼呢?”柳絮問。
“第二種,就是……”
暖暖簡單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