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為某人直系血統的上一代女性的配偶。
在最早的有較完整記載體系的文字甲骨文中,甲骨文字形,象右手持棒之形。意思是:手裡舉著棍棒教子女守規矩的人是家長,即父親。
在很多古籍文典中,都談到了父親的含義。
父,家長舉教者。——《說文》
生曰父,死曰考。——《禮記·曲禮》
見父之執。疏:“父執,謂執友與父同志者也。”
父母者,人之本也。——《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父至尊也。——《儀禮·喪服傳》
父子手足也。
父者子之天也。
乾為父。——《易·說卦》
父者,家之隆也。——《荀子·致仕》……
這些,都體現了,父親作為一家之主,在家庭中有無敵的地位,對與子女來說,則是天一般的存在。
但是,母親對於一個人來說,有懷胎守護恩、臨産受苦恩、生子忘憂恩、咽苦吐甘恩、回乾就濕恩、哺乳養育恩、洗濯不淨恩、遠行憶念恩、深加體恤恩、究竟憐愍恩……
當生命中兩個最重要的人,面臨危險時,該如何選擇?
最讓人為難的問題,往往能看出一個人的思想來。
第十題:你爹和你娘,同時落到了水裡,你要先救哪一個?
郭嘉:找根竹竿,兩位可同時救起……
龐統:先救最近的那個……
程昱:程某不會水,誰都救不起來……
毛階:階父早亡,母親大人,自小含辛茹苦哺育之恩,沒齒難忘……救母親……
荀彧:父親……
荀攸:父母雙亡,無人可救……
……
結果可想而知,大多數人,與荀彧一樣,都填的父親,沒辦法,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嘛!
壓抑的氣息繚繞在整個考場的上空,窗外枝頭打著瞌睡的小烏鴉,莫名其妙的感覺一股股冷意襲來,渾身一顫,瞬間清醒過來,然後,腳下一滑,倒栽入了草叢,醜萌黢黑的臉,貼著地面,向著四周傳播出一股悽厲,悠遠的慘叫。
“嘎~哇……!”
考場內,有那麼一部分人,牙齒死死地咬著嘴皮,臉色發青,似乎在隱忍著什麼。
“尼瑪的!這是啥狗屁題目!”一青年面目猙獰,滿面怒火的將手中的毛筆狠狠的摔在地上,蹭的站了起來:“有違仁義,有違道義……”
“老子,不做了!”
於是,本來就感覺窩火的人,跟風而起。
郭嘉本來,正在第十題奮筆疾書,就快寫完時,突然來的一聲吼叫,驚的郭嘉手中的毛筆一抖,差點寫錯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