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招賢令最早是從秦孝公開始的,秦孝公敢突破以前的規則,頒下招賢令,於是,就有了商鞅的一系列變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特別是其軍功爵制的頒布,使得秦國的軍事力量大大增強,為秦清寰宇而掃六合奠定了重要基礎。
但是,商鞅的做法侵犯了舊貴族的利益,所以,作為大功臣的商鞅,最後得到的確實車裂這種死法。
曹操的招賢令,原文是這樣的:自古受命及中興之君,曷嘗不得賢人君子與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賢也,曾不出閭巷,豈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賢之急時也。“孟公綽為趙、魏老則優,不可以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後可用,則齊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於渭濱者乎?又得無有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
在亓陌看來,曹操這簡直就是在作死。他是佩服曹操的勇氣與魄力,但是,過於激烈的手段,得到的教訓也是慘痛的。
曹操這一舉措,是給了當時的寒門子弟一個機會,但是,卻也讓曹氏家族的政權,遭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那些寒門因此得到機會,一飛從天而崛起後,成了新計程車族。
於是,這些新計程車族,又使勁欺壓寒門,以此來保住自己的地位。這完全就是一個死迴圈,大大的激化了原本就脆弱的社會關系,使得整個社會不安定的因素提高了。
而那些原來的貴族,也因此恨上了曹操等人,這給像司馬昭之類的人提供了絕佳的機會。
亓陌覺得,小說中的豬腳一來,就弄一個‘唯才是舉’招賢令,完全就是在裝逼!
裝逼什麼的,都是要遭雷劈的。
亓陌在評論下面,問候了作者祖宗十八代,要不要為了迎合讀者,就這樣讓豬腳去作死。
爭霸,抓的就是分分秒秒的變強時間與兵力財力物力,而不是死勁的在與自己地盤上,主角看不順眼的大家族內鬥。沒有被外人乘虛而入,這跟主角決鬥的諸侯,是得有多腦殘。
亓陌覺得,招賢令對著的主體,應該還是士族子弟。因為這些大家族基本壟斷了知識,所以,這個社會,受到了良好教育的,大多數都是士族子弟。可以說,士族培養了這個時代大部分的人才。
但是,寒門也有能人還是要給寒門一個機會,讓這些人施展才華。
不必要去貶低這個,又拔高那個。
於是,在曹操有‘不論出身,唯才是舉’這句話的苗頭時,亓陌立即用話,毫不留情的堵住了曹操的嘴,沒有被曹操的強權所屈服。
李儒與戲志才站在了曹操那一方,陳宮默默思索,於是,亓陌很好的給曹操等人上了一課。
然後,曹操為了現實,妥協了。頒布了一個不那麼招仇恨的招賢令。
當然,這時候,曹操還是臣,當然就沒有從‘自古中興之軍’來開頭,大概說了一下現在兗州,青州缺乏官吏。曹操自己心有餘而力不足,希望有德有才的……可以來兗州東郡,透過測試來應聘官職。
亓陌十分滿意曹操的覺悟。
他們現在面臨著內憂外患,實在是不好去得罪那些士族了。
現在,天子名存實亡,各方諸侯並起,蠢蠢欲動,儼然又是一個春秋戰國。亂世出豪傑,時勢造英雄,這是一個機遇與毀滅並存的年代,誰的手段高明,誰就會最終站在高山之巔,雲海之上,俯視眾生,掌控天下。
人的慾望,被無限的放大,無論是被迫還是主動,都會被絞進此漩渦中。
很快,曹操就昭告天下,於重陽節前五天在兗州設立招賢臺,廣納天下能人賢士。這十多二十天的時間,可以做好宣傳作用,還可以做好準備。
曹操的崛起,再加上招賢令一出,讓那些人看到了當年的秦國,亓陌的橫空出世讓他們想起了那個被秦孝公招來的商鞅。
他們急了,他們不能坐以待斃!
於是,曹操等人就成了焦點,連掛個名號的亓陌,都被當成靶子了。
但是,曹操等人也不是吃素的,來多少就殺多少,誰怕誰啊?
於是,這些日子,曹操等人就全心全力在準備著選拔人才的制度,試題,科目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