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時,他熟悉的資料面板再次出現,而且他眉間一揚,心中暗道果然如此!
因為他發現自己的面板數值,又有了一些漲幅。
導演:60+20優秀)
攝影:60+10合格)
動指:50+10合格)
美指:45+5一般)
燈光:40一般)
配音:10極差)
化妝:60+10合格)
剪輯:60+30優秀)
羅維看了看,第一排的資料還是沒變化,跟以前一樣。
只有第二排新增的資料,翻了一倍。
並且其中兩個,還從‘合格’變為了‘優秀’。
這讓他不得不懷疑這難道是百數制的?
羅維皺了皺眉,這次的資料提升,再一次驗證了只有親手拍的電影,才會讓這個資料面板的數值進行上漲。
但同時,他又想起了之前的短片驗證這個想法。
因為如果說第一排的資料是固定不變的,那新增的資料能不能透過短片來增加呢?
畢竟拍一部電影,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時間。
但短片則不用,羅維甚至當天就可以喊上羅小勤來拍。
雖然《關燈後》和《鬼修女》也是親手拍的,但是第一排資料實實在在的是沒漲,不過萬一拍短片能漲第二排資料呢?
之前在拍完《殭屍》後,他就一直想要試下,但一直抽不出時間。
現在拍完了《釜山行》,在建立劇組之前,最好是拍一個短片來看看到底漲不漲面板資料。
羅維對這個可是關心的很啊。
因為這個資料面板所帶來的增益效果是切切實實能夠感受到的!
拍《釜山行》時,60+10的導演數值明確比60要更加的熟練和容易,在一些拍攝的問題上,他往往只要一想就能找到合適的解決辦法。
這是當時拍《殭屍》時,60導演數值所沒有的思維思路。
就證明了資料面板的重要性!
而現在這個導演數值變成了60+20,他相信以後拍電影的過程中,一定能更加的完美!
“那麼也確實該拍一部短片來驗證一下到底漲不漲第二排資料了。”
羅維定下了準備拍短片來驗證是否漲資料的這個想法後,開始計算起了自己的情緒點。
此時,他看向了面板資料的下方,那是另一塊資料的顯示。
受驚人數:
《關燈後》:已有710人受到驚嚇
《鬼修女》:已有780人受到驚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