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你口口聲聲說老百姓是賤民,你莫要忘了你穿的每一件衣服和所吃的每一粒米糧,都是他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
“皇太女說得沒錯,士農工商,農業排在第二位,本王覺得欠妥,按照生存法則來排,農業應該排在第一位,一個人如果連飯都吃不飽,哪還有精力追求精神層面的上的享受。”
宋子宸繼續說道:“農業是一個國家的基礎,無論你有多尊貴,你也要吃飯,要是戰爭年代,你就算有錢,也買不到糧食。”
婉蓉夫妻密切配合,在朝堂上舌戰沈丞相,眾人很驚愕。
誰說皇上的女兒不識字,不識字的人會說出那番話嗎?就算是在場的文官,也沒想到那種精闢的語句。
“丞相,你說本宮不懂治國之道,今天就本宮就教教你何為治國知道。”婉蓉站到殿中的紅地毯上,轉身看著眾人。
“一個國家要強大,和農業、經濟、軍事密切相關,農業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基礎,軍事依賴於經濟,併為經濟服務。”
“皇太女殿下,您說的經濟是指什麼?”眾人第一次聽“經濟”一詞,很不解,他們不明白經濟是什麼呢?
“本宮說話的經濟就是指士農工商的中商業,世人瞧不起商人,我想說要是沒有商人,也不會帶動國家的發展,我總結一下,我們南安國想一統天下,領導人和諸位大人必須堅持以民貴君輕為核心,做到以下四點:第一,仁政是天下歸心的唯一途徑,第二,堅持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第三,尊重賢才,不要任賢為親;第四,廉政是治國的良藥。”
婉蓉和宋子宸每說的一句話,太史令都記了下來。
她的這套治國思想在朝堂上引起軒然大波,就連自認為學富五車的沈丞相也不得不佩服她。
當然,他佩服歸佩服,但他依舊是野心家。
“皇兄,您這個閨女真是個天才,她不僅醫術了得,在治國方面也是這個。”葉梵豎起拇指,高興地稱讚婉蓉。
他終於明白他父皇為什麼會留下那樣的預言。
他這個侄女兒和侄女婿真是逆天奇才。
葉清揚決定拿沈丞相開刀,他重複婉蓉之前說過的那句話:“丞相,看來你真是老了。”
“陛下,老臣慚愧。”沈丞相匍匐在地上,誠惶誠恐。
他三番五次跟葉清揚作對,他知道葉清揚已經不想忍了,他在心裡祈求度過這一劫,今日,翎王沒來上朝,也沒人敢站出來替他說話。
“父皇,丞相乃三朝元老,一輩子都在為朝廷效力,也該致仕,安享晚年。”婉蓉曾經翻閱過《平川歷史》,朝廷官員到了70歲,就可以退休,秦氏王朝統治期間,但凡到了70歲的官員,必須退休。
只不過古代沒有退休一詞,他們把退休叫致仕。
到了三國鼎立時期,並沒有特殊要求。
婉蓉提議讓沈丞相致仕,眾人頓時人心惶惶:官員的年齡是個敏感的話題,誰想致仕。
他們這位皇太女真是個厲害的角色,不好惹。
“還是皇兒想得周到。”葉清揚給婉蓉投去一抹讚賞的目光,隨後,他正式下令:“傳朕口諭,從今日起,但凡百官年滿六十者,皆聽致仕。”
“臣等遵命。”皇上下令明文規定致仕年齡,誰敢不從。
婉蓉想到古代致仕後沒有養老金,她提議道:“父皇,兒臣還有個建議,是關於致仕後的待遇?”
“皇兒請說。”葉清揚還沒想過這個問題,以前的致仕者都沒有待遇可言,除非是有封號的侯爺或者國公才能領取朝廷俸祿。
“百官為朝廷效力,我們不能寒了他們的心,他們老了,需要一筆養老金養老,我是這樣想的,對朝廷巨大貢獻的臣子,工部會在他們選擇養老的地方給他們修建房屋,又戶部撥銀子或者發放田地給他們養老,如果沒有特別的貢獻或者犯了錯誤的官員,將取消這項待遇。”
“父皇,兒臣對萱萱剛才提的建議進行補充一下,我們也可以在官員致仕的時候,一次性給養老錢,當然,功勞越大的人養老錢越高,反之,如果是犯了錯誤的人則沒有,對於政績一般的官員,養老錢統統按照每月原俸祿的三分之一來發放。”
宋子宸補充完畢,眾人心塞:這對夫妻太腹黑了,他們一來南安,就掀起驚濤駭浪。
原本被遺忘的致仕制度納入明文規定,雖說有養老錢,但給多少,也沒規定啊!
“諸位愛卿有何意見,儘管說來聽聽。”葉清揚象徵性地問問眾人。
呂洪海好奇立功之人會給多少養老金,什麼樣的功勞才算大功勞?
喜歡醫路榮華之旺夫小嬌娘請大家收藏:()醫路榮華之旺夫小嬌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