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命令很快便隨著快馬送到了軍營之中,李將軍送走了來宣旨的公公,沉著一張冷肅的臉。
在青木山之時,他聽從了定王世子的建議,將手裡計程車兵分成兩股,一股聽從秦將軍一道前進,一股按兵不動。並且夜間駐紮休整的時候,擇高地紮營,時刻保持著警惕,才能僥幸逃生。
如今皇上任他為主將,太子督軍。他恐怕是難當此重任。
罷了,思慮太多無用,如今士氣低落,他還是思考如何重振士氣吧。
定王世子被撤職之時,士氣已經降了不少。一場敗仗打下來,將士們更是唉聲嘆氣。如今,軍中已經有不少士兵呼籲著讓定王世子回來重振軍威了。
他也想定王世子回來啊!他老李雖然戰場經驗豐富,但是也不像定王世子這個年輕人那般有勇有謀。說句誇張的,定王世子如其父一般,是天生的將才。
四月下旬,燕陽城門大開,一身銀色盔甲的太子,攜著三萬援軍而來,威風凜凜,令人景仰。萬人空巷,百姓夾道歡迎。
幡旗在風中獵獵風舞,長長的隊伍沿著長街往太守府而去。
傅九離坐在酒樓的閣樓上,看著下面整齊肅穆的、威風凜凜計程車兵,豪情萬丈的同時,又有些擔憂地看著一旁的慕雲瀾。
他最近心情都不好。
秦望害得軍中無辜犧牲了一萬多的騎兵,他怒,卻為也無能為力。那些鐵骨錚錚的漢子,有些淩雲的壯志,卻因為秦望的沖動,葬身在青木山上。
生於皇家,他曾慶幸於自家兄弟和睦,皇伯父對父親信任有加。然而,如今國難當頭,皇伯父卻把他的信任收回了。
父親不會背叛大啟。
父親對皇位沒有執念,他這一生的信仰,便是守衛大啟,讓大啟地百姓免於戰火。而且,即使真的叛變,父親也不會如此傻,在自己毫無兵權的時候通敵。
可是,皇伯父不信。
他是帝皇,謀劃的是整個大啟,是他的江山社稷。只要有人對他的江山有威脅,那麼他寧殺一百,也不會錯放一個。
閣樓上人擠擠擁擁,人聲嘈雜,人人皆用崇拜希冀的眼神看著樓下穿城而過的年輕太子。
大啟前段時間遭受了痛擊,處於邊城的人們開始惶恐不安起來。一旦城外計程車兵再次遭受重擊,那邊,離燕陽城淪陷也快了。
但是,太子的來到,給他們帶來了希望。
啟國皇室,在這些遠離京城的人們的眼裡,便是天神一般的存在。他們堅信,有了太子的坐鎮,這一場戰爭,他們必勝。
莊嚴齊整的隊伍消失在了長街的盡頭,樓上的人也慢慢散去。
傅九離拉了拉慕雲瀾的手。
慕雲瀾緊抓著她,笑道:“怎麼?”
傅九離搖了搖頭。她知道,很多事情他心裡有數,不需要她來過多言語。她只需要,好好陪在他身旁罷了。
慕雲瀾看著傅九離,一雙墨色的眸子恢複了柔意。後來他與傅九離提過送她回去的想法,傅九離自然沒有答應,還與他生了氣。
他還記得那日她氣急敗壞之時,帶著哭腔的聲音。她說:“慕雲瀾,如今你內外交困,若我不陪在你身旁,我以後,又有何資格站在你身旁。”
街道上,小販又繼續做起了生意。兩旁的商鋪,又開始人來人往,兜售著琳琅滿目的商品。
慕雲瀾把傅九離攬入懷,溫聲問:“要不要吃東西?”
傅九離摸了摸癟癟的肚子,點了點頭。早上為了早點出來,她騙了慕雲瀾,說自己用過早膳了。現在,她已經餓得前胸貼後背了。
小二很快便把酒菜端了上來。
傅九離夾著菜,看著對面的慕雲瀾直接拿著酒壺便把酒水往嘴裡灌。她有些不滿。
自從被撤了職以後,慕雲瀾的笑容少了。閑來無事便會喝酒,傅九離知道他心中愁悶,只是有時看不慣才會多說兩聲。
轉頭看了一眼站在樓梯口的兩名穿著灰布衣的高大男子,傅九離嘆了嘆氣。
雖然說監視慕雲瀾的那兩個人是他的親信,但是誰知道暗地裡,慕雲瀾有沒有真的被監視呢?被自己的伯父猜忌,慕雲瀾的心裡,也不知道有多痛苦。
樓梯“蹬蹬蹬”地傳來了腳步聲,兩名身穿盔甲的年輕男子的臉很快露了出來。站在樓梯口的兩名男子,看到那二人,紛紛直起身子,警惕地看著。
便見二人左顧右盼地觀察了好一會,然後徑直地往慕雲瀾他們的桌子走去。
“世子,太子讓屬下過來尋您!”其中一人恭敬道。
慕雲瀾沒理他。而是放下酒壺,問對面的傅九離:“可飽了?”
太子來找慕雲瀾了,傅九離自然不能耽誤他時間。所以即使半飽,也點了點頭。
“再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