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中因大肆查“卓賈亂黨”搞得人人自危。
不知是聖意要用雷霆手段,還是解道安反攻倒算、報仇心切,從京中到地方,牽連其中的人不計其數,不乏無辜者。
雖然長寧王府與卓賈亂黨是宿敵,可到底收留了符雁鸞在內帷客居,更有亂黨之女張惠通為徐文嗣妾。
俞珩尚未歸京,徐慕歡一來沒有個商量解惑的人選,二來對朝中風向把握不及時。
在這新舊交替的特殊階段,她整日憂心忡忡。
此時結香來報,郡主和雁鸞姑娘來請安,徐氏勉強收起愁容,儘量展顏相對。
“請母親的安。”
有外人在,明鸞沒有像往常那般直接挨徐慕歡坐下,往她懷裡偎,而是作揖請安。
過了生日後她也整十六了,挽起頭髮,梳了髮髻,性情舉止莊重了許多,任誰看都有外命婦的模樣了。
雁鸞還是老樣子,寡言少笑,素淨謹慎。
因雁鸞要隨明鸞出嫁,往後貼身跟隨,所以這段日子兩人日夜常在一處,比以往更甚親密。
“這麼好的天氣,怎麼沒去遊園?小丫鬟說園子裡的迎春開了。”
徐氏示意結香拿凳子過來,讓坐雁鸞。
“這月初五,內侍省差小黃門來送今年的宮扇,我瞧著好——”
俞明鸞的嫁妝似乎永遠都準備不完。
即使連東府裡的程娘子都玩笑說,徐慕歡是傾家嫁女,可她還是總覺得缺些什麼,不夠十全十美。
“母親,今天來有別的事呢。”
明鸞使了個眼色。
屏退下人後,雁鸞從懷中取出一冊文書呈給徐氏。
“王妃,這是我請郡主替我草擬的,上頭詳記了卓威如何通敵國,鬻售朝廷在遼東用兵的機密,以及與渤海國細作有往來的官員名單。”
“阿史都格以千金和美人賄賂卓威獲得通商九翎的商引,以此掩蓋他間諜的身份。”
“他渤海國人的身份也是幌子,便於在西京和東都行走,掌握朝廷對高句麗用兵的動態。”
徐慕歡瀏覽後稍作沉默,心想奏疏上達天聽後確實對長寧王府表忠心有好處。
由此便佐證王府收留雁鸞的本意是保護卓家父子通敵的人證。
她看了眼一臉期待的女兒,又轉向雁鸞,說:“如今解大人在徹查亂黨,我想這些罪證他們應該也會查得到。”
“而且卓賈亂黨的罪行罄竹難書,即使沒有這些證詞,他們也必受極刑。”
“母親難道不想揭露卓威父子的罪行嗎?”
明鸞不解。
“雁鸞,如果呈交這些證詞,你就要以證人的身份去當堂指認,如今朝廷令三司公開會審卓賈亂黨一案,公堂之上,面對相公們,所有舊事都要陳明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