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賈太后的六十五大壽,凡逢整數,她必要過得更加風光。
賈、卓兩家為了討其歡心,特地提前一年令工部在無相寺附近的東崖山那兒選了一個位置,按照太后的聖容,鑿山造一尊佛像供養。
動工也許久了,再有幾個月就到太后的壽誕了,卓淇問起工程的進度來。
卓威答道:“督造的工部員外郎每月都上一次奏疏稟報進度,工期不會延誤。”
卓淇正練字,不比旁人練書法時愛寫大字,卓淇偏愛小楷。
他坐在那,即使腦子在轉,嘴巴在說話,手裡的小楷一點都不走形。
“明日我求見太后時會稟報工期進度。”
卓威一聽,立即知道相爺入宮肯定不單單為了佛像的事兒,而是藉著稟報佛像進度和太后談通商文牒。
“父相,為了如期完工,造像的費用可是花超了。”
卓威見硯裡的墨少了,趕緊點了點兒蜜水,親自研磨。
又說道:“兒臣聽馮經綸稟報,為了不給陛下添憂,損耗國庫,他找了幾個商賈捐了點銀錢。”
馮經綸是從蘇州調回京中的,他原是管著織造局的官。
張百齡和林文海,這兩個卓家的馬前卒被剪除後,卓威總得重擇堪用的人。
正好蘇州內邊有李家,還有一個徐安人,都是皇帝的心腹,又危險又不好施展。
卓家便棄卒保車,將馮經綸遷回戶部。
一來,張、林二人騰出來的位置能搶佔一個,二來方便驅使。
還有一層,那便是故意給俞錚看。
皇帝要江南,卓家便讓出江南。
實則以退為進,打算藉著過所一事再度出山,定手下人的心,證明卓家仍然屹立不倒。
“那是好事。”
卓淇捋須道:“太后壽誕,朝野上下都盡心意才對。”
“叫他們來捐,倒像是強迫,如今他們主動捐,才顯得誠敬,太后聽了也高興。”
“都有哪幾家?”
卓威將袖中早已備好的一卷絹帛奉了過去。
卓淇沒有撂筆去接,只是對卓威說:“不必給我看,找主文相公替他們擬份請安書,明日入宮面聖時我遞上去。”
“所謂燒香也得燒給真佛,沒有跪和尚的道理。”
卓威笑著應下後,又提了另一樁事。
“兒子還要向父相稟告趙國公公子一事。”
原來,賈夫人見長公主和太子妃沒能平事,趕緊入宮去求太后。
太后根本不想管,為這麼一個色厲膽薄,幹大事惜身的人去找皇帝,簡直是丟賈家的人。
但架不住賈夫人一遍又一遍地求,太后也只得叫皇帝隨便找個理由下旨將呼延聖召回。
“陛下不是已經下恩旨讓他回來了麼。”
“他死了。”
卓淇也很意外,筆都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