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徐慕歡又是偷偷地請寫書的,說書的,又是背地裡請唱戲的,不消三日,一部新作——惠娘冤,橫空出世。
就在京中東西兩個最熱鬧的集市,一夥外地入京搭臺唱曲賺錢的野臺班,一夥兒傀儡戲班,當然也是外地來謀生的,都唱起了惠娘冤,而且連唱三日。
因為是誰也沒聽過的新戲,而且還在集市上搭臺,能不要錢,蹭著聽。
白揀樂子誰不要,看熱鬧的人烏泱泱,一傳十十傳百。
三日後,京中貧民百姓都看罷,熱度也起來了,書肆茶館開始湊熱鬧地跟著講惠娘冤。
書肆茶館都是一幫子有閒有錢的文人喜歡去的地方,他們也是最愛議論的一夥人,故事又在他們中蔓延開來。
再過幾日,幾版話本也印出來了,開始往各家流入。
那些足不出戶的女人和孩子也都接觸到了。
最後一些紅遍京城的傀儡戲班,曲班才開始唱,不過這次是唱到朱門繡戶裡去。
不消半月,京中最紅、議論最多的就是惠娘冤,甚至壓過了一眾風月戲文。
這時候的京城,誰還關心一個郡主模稜兩可的婚事。
他們只關心一個出身低微,賢惠善良,而且還心靈手巧,貌美如花,受盡迫害的叫惠孃的女人。
她為了幾兩救命錢,不得已賣身進大戶人家做妾室。
好容易得了個兒子,她又善良地獻給了當家大娘子。
奈何當家主母暴病離世,另一個妾室被扶正,這是個工於讒媚,狠辣刻薄,妖冶妒忌的角色。
她甚至還有一個唯命是從,幫兇的侄女當兒媳婦,兩人屢屢合力想要治死惠娘。
惠娘被迫害瘋癲,最後淒涼地死在了冬夜的柴房裡。
地府裡的判官見惠娘善良又可憐,冤屈太大無法投胎,准許她託夢與兒子相認。
由此,惠娘才得以與兒子夢中相認。
誰想二十年間,惠孃的孩子竟被養母讒言欺騙,竟不知生身母親在世時受此等迫害。
最後,他向上天祈願,王母娘娘也被感動,准許惠娘還魂復生,吩咐雷公降雷,劈死了作惡之人。
一個事事如意,金尊玉貴的郡主,她的婚事能比得過惠娘麼。
畢竟郡主沒幾個,惠娘可遍地都是。
再加上,徐慕歡找來編故事的人都不是正經的學究,故事雖苦情,但人物卻五花八門。
尤其是反派的許多情節又輕浮又醜態畢露,唱起來還十分熱鬧。
雖然是戲,但故事卻照著長惠王府裡頭的事兒編的,十分裡頭八分真。
這次都無需找人費力去解讀,只需找幾個人稍稍提一下,看客們就自願往長惠王府上頭引了。
而且越相視,他們就越瘋狂地議論。
……
這日,徐慕歡過東府給太妃請安,沒想到連太妃和程娘子都聽過惠娘冤的故事了。
只是她倆沒想到,推波助瀾的人正是徐慕歡。
“青萍跟我說,前天長惠王府門外有人鬧事,她也是路過那門前時聽別人說的。”
青萍已經嫁人了,他男人是一間小當鋪的掌櫃,她也就不在這府裡當差了。
偶爾程娘子要她過來幫個閒,說個話,也能得些個外快。
所以,寡居的程娘子外界資訊的來源就是青萍。
“誰敢去王府門前鬧事啊。”
徐慕歡早就知道了,只裝作不清楚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