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子女出去後, 正院恢複了安靜。
趙夫人正襟危坐, 聽完趙靖的小廝稟報,她眉頭蹙起, 冷淡道:“所以,靖兒在林家撞見了他們家大姑娘?”
小廝戰戰兢兢道:“聽說林姑娘今日去外祖家走親戚, 回家時剛好就遇見了……二少爺當下就回避了, 兩人只是驚鴻一瞥。”
趙夫人沉吟不語。
她的大丫鬟如珠忙使了個眼色,小廝會意, 輕手輕腳地退了出去。
趙夫人有些踟躇。她這個兒子,看似溫文爾雅,其實再心高氣傲不過,也不耐煩應付親戚間這些走動,卻主動提議邀請林夫人……
再怎麼不動聲色,也瞞過她這個做母親的。
趙夫人頓時坐立不安。
長子性情魯鈍, 不喜讀書,無奈之下走了恩蔭。她對於才華橫溢的次子寄予了厚望, 故而至今尚未說親。
只希望是自己草木皆兵。
趙夫人一夜輾轉難眠, 終於打定主意,親自瞧瞧這位林姑娘,若是不好,也能早讓兒子死了心。
另一邊。
黛玉卻不將這次偶遇放在心中, 她回房間梳洗過, 就去向賈敏問安。
賈敏早早吩咐廚房煲了湯, 見黛玉來了, 吩咐瓊枝去端來,自己拉著黛玉的手問她行程是否順利。
黛玉不想母親擔心,並未說起天香樓發生命案的事,揀著宴席上的趣事說了,又與賈敏聊起《荊釵記》。
敘完,賈敏睨了黛玉一眼:“若非出了事,你怎會這麼早回?”
黛玉見瞞不過去,略一遲疑,將賈璉與鳳姐的鬧劇也提了提。
賈敏聽了不由嘆氣,目中流露出幾分失望:“這就是勳貴之家不好之處,好好的孩子,都給縱壞了。我尋思著為你謀劃一門家風清正的書香門第,你成親後日子也能過的鬆快些。”
他們離京九年,對於各家情況及少年子弟的品性知之甚少。夫妻二人對女兒的婚事不敢草率,少不得要細細打聽。
黛玉腦中卻浮現出謝嘉樹的面孔。她大窘,匆匆起身,辭了母親出去。
賈敏望著女兒纖細的背影,目中含笑,心中卻充滿了不捨。
若非真正可靠之人,她又怎麼放心將女兒託付出去?
……
過了一天,趙夫人親自登門。
賈敏有些意外。
兩人在花廳中寒暄,黛玉作陪。
趙夫人不由暗暗打量黛玉。只見她一襲月白衣裙,黑發如墨,眸若秋水,氣度儀態皆可入畫,整個人嫻靜如姣花照水。
趙夫人心中暗暗點頭,滿面笑容地與賈敏說起自己的女兒:“……過了年就滿十三歲了,還淘氣的很,不如玉兒多矣。”
話語中的疼愛之情溢於言表。
賈敏心中湧起吾家有女初長成的驕傲,卻謙虛道:“您太客氣了,芙兒天真爛漫,我可羨慕您呢。”
趙夫人就順勢道:“我彷彿記著,玉兒比我們芙兒大上兩歲吧,不知可許了人家?”
聽話聽音。賈敏背脊立即挺直了幾分,凝神望向趙夫人,見她眸中隱隱含著幾分緊張與期盼。
賈敏霎時領會了她話中隱隱透出的意思。
她眼前浮光掠影般閃過趙靖的模樣,年少有為,家中三個孩子皆是趙夫人所出,又知根知底……
她不由微微地笑:“您也知道,我們之前在揚州,我怎麼忍心她遠嫁,就耽擱了。好在我們老爺調回京城,我也正思慮這事呢。”
趙夫人心中大定,轉而與賈敏說起慈恩寺的齋菜。
兩人似是有了默契,心照不宣地相視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