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八,大燕迎來了一位新地王的登基,是為長贏。
八月初九,大燕的兩位將軍大婚,紅妝盛景,十裡不息,直到多年以後還能成為人人口中津津樂道的景象。
這一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傳言巾幗將軍葉挽後臺之硬,非燕京中任何人可得罪的起。她的手足兄弟遍佈天下,甚至為了給巾幗將軍撐場子差點把嘲風將軍給打了。更不要說她足以令所有人都膽寒羨慕的嫁妝,綿延十裡不息,繞城一週可餘,直到當天半夜裡才將將的運送進嘲風將軍府,將整個將軍府堆的連落腳的地都沒有。
更別說長贏帝和首富巨賈花家對她的支撐,羨煞一眾人等。要說巾幗將軍的嫁妝足夠與國庫比擬只怕都不為過。
這是大燕第一次舉行兩名將軍之間的婚禮,同樣也可能不是最後一次,因為長贏帝陛下發了話,只要有本事的,女子也可參軍,不過前提有一點是不可再女扮男裝,否則即是有欺君之嫌。
這是長贏帝登基後的又一大壯舉,震驚燕京,同時也震驚了天下。
巾幗將軍摸摸鼻子,心想著這一舉措應當不是為了諷刺她當初“欺君罔上”女扮男裝混在軍營裡吧?應當不是吧?
朝堂眾座驚然,紛紛想要勸阻長贏帝,但是礙於巾幗將軍同樣也可上朝,還有嘲諷將軍在一旁虎視眈眈的看著,不敢隨便口出妄言,只是一個個心中鄙夷。女子為將之事多年才得以能出一件,即便這巾幗將軍有所不同,也不代表其他的女子同樣敢上戰場。
他們的設想是正確的,在此舉措頒布之時,確實沒有半個女子跳出來響應。不過長贏帝並不急,幾年能出一個葉挽已經足夠,葉挽的存在同樣在那些閨中女子的心中埋下了希望的種子,無論是身世或悲慘想要透過參軍來改變自己的命運的,還是單純的想要報效投國的,只要她們有丁點想要萌芽的念頭,那就會項望著葉挽的背影,真正的鼓起勇氣做出那足以能夠震驚天下的舉動。
他不急,作為一個國家來說,同樣也不急。
大婚之後幾日,各國使節紛紛提出離開,尤其是西秦與北漢兩國。
在經歷了長贏帝的登基大典和大燕兩位將軍的大婚之後,尤其是在見識過鎮西軍的颯颯鐵蹄之時,他們心中或多或少早就驚起了數不盡的波瀾。
長贏帝登基同樣就是鎮西軍的撅起,它其中所蘊含的能量實在太過龐大,無論是為將者的強大和特立獨行,還是他們對自家將軍的忠誠,亦或是一個小小士兵身上所蘊藏的對這個全新的大燕報以無盡的期待。他們是一支鐵軍,是一支幾乎無可匹敵的鐵軍。
元炯在大婚當天就與長贏帝辭別回西秦去了,近日北漢也準備動身,跟在各小國之後快速離開。
這樣全新的充滿能量的大燕令他們害怕,須得快速回國做準備,以防在長贏帝的帶領之下,大燕逐漸快速的強大。
蕭逢心中忐忑,他與父王早就在曾後倒臺之前就先逃到了北漢。因為他們知道,在曾後的手下他們或許還能夠有一息尚存,但是蕭天鳴並不是會容許臥榻旁邊有異心之徒的存在,長贏帝登基,或許第一個倒黴的就是他齊王。
然,父王的舉動同樣令他有所不解的是,他居然在長贏帝登基之時讓自己跟著北漢的隊伍一起回來西秦。對外宣稱是在遊歷途中遇到北漢的隊伍,特此回京參與大典。但是誰都知道他們根本就是已經和敵國北漢同流合汙了。
蕭逢此舉回來,同時也是在向長贏帝做出一番炫耀和警告。即便他打入燕京又如何,即便他坐擁天下又如何?他蕭天慕同樣是大燕的皇子,是一顆長贏帝即便心存忌憚也摸不到打不到的石子,永遠攔在他想要將蕭皇室趕盡殺絕的目的之前。
這即是蕭天慕誤會了,長贏帝從來都沒有想過要殺光蕭皇室的人獨留自己一個。若是蕭天慕安分守己,長贏帝又豈會做出什麼喪盡天良的事情來?即便是瑞王和曾後,現在不也還活的好好的麼?
百官們心中對齊王的鄙夷更深,在大燕危急之時他半點也沒有為大燕做出什麼也就罷了,竟然還在曾後倒臺之前率先跑出大燕,為留一命甚至不惜與北漢勾結。他難道忘了當初北漢的蠻子是怎麼對待大燕百姓的麼?
不過……蕭天慕若是當真能夠安分守己倒也罷了,他千不該萬不該,讓蕭逢跟著北漢使者的隊伍一起過來耀武揚威。在他即將驕傲自滿的跟著北漢的隊伍離開之際,長贏帝毫不留情的下了一道旨意,聲稱齊王世子蕭逢少年英才,且其父齊王為大燕殫精竭慮,實在令人感動。特此提拔蕭逢為禦史後令,正值青年,是時候為大燕做出貢獻。
眾人大驚,同時一陣爽快,看著蕭逢目瞪口呆的樣子高興的下巴差點掉下來。
蕭逢原本心中自信,剛剛登基為帝的長贏帝並不會因為他這明目張膽的“去北漢遊歷”這件事情而對他大發雷霆有所懲處,他正是要做口碑的時刻,若是因為這樣的理由扣下蕭逢處罰齊王,那天下百姓人人都只會說他冷酷無情,是想要用此藉口排除異己。
可是他千算萬算,竟然沒想到長贏帝會用這樣的藉口將自己留下。
去他的禦史後令,誰不知道那只是個每天混吃等死領著丁點微薄的俸祿半點前途都沒有的為禦史打雜的下人?說著好聽是六品官員,官職穩定,可是它連上朝的機會都沒有,當真是整個朝中最閑的官職了!升不了職,還容易得罪禦史,一般人瘋了都不會把自己的兒子送上這個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