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梅節臨的詢問,譚梧彥又看了看其他的主考官,見他們皆在看著自己,便訕笑:
“下官以為,不如看看這兩名考生是誰,如若一方有所名氣,便取為解元如何?”
一聽譚梧彥說,要看兩個考生是誰來定論,當即有人反對:
“不可,科場糊名乃是規矩,我等豈能隨意破壞?萬一被監察御史知曉,你我皆要被彈劾的。”
譚梧彥看向了梅節臨:
“梅學士,下官以為,眼下排名已定,無非就前二名難以定下,咱們以二人名氣為定,並不壞了規矩。”
梅節臨皺了皺眉頭:
“嗯,譚侍講所言有理,大家都持有不同意見,一時難以斷定,也只能如此了,不然不知要爭論到什麼時候才能有結果了。”
“你們放心,正如譚侍講所言,排名已定,糊不糊名都不重要了,就算這時全部拆開來看也可,並不壞規矩。”
既然做正主考官的梅節臨都如此說了,眾多考官便都同意了。
隨即兩個考生的名字籍貫展露在了眾人面前,皆是應天府人士,一個名叫賈瑛,一個名叫程有誠。
“賈瑛?程有誠?”
“諸位,這兩人你們可曾聽過?”
梅節臨看著眾人問道。
眾人皆是茫然搖頭,對這兩個名字非常陌生,倒是有人想起什麼來:
“說到江南有名士子,當以賈寶玉最有名,我在京城,都聽聞過他神童之名,那首‘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詩文,膾炙人口。”
“只可惜,這人名叫賈瑛,而非賈寶玉啊,不然就可點賈寶玉為解元了。”
一說賈寶玉,眾人便都來了興趣和話題。
“你這麼一說,我倒想起來了,素聞賈寶玉有大才,按理,他有如此大的名聲,中解元理所應當,為何不見其名字?”
“莫不是在前十之中?”
“不如拆開看看後面幾人的名字?”
說話間,眾人都看向了梅節臨,梅節臨微微點頭:
“拆吧,反正排名已定。”
於是眾人便將前十的考生名字都給拆開了看,找了一圈,都未發現有賈寶玉的名字。
這時梅節臨發現了什麼,淡然地問了一句:
“第十名劉隱水,這個劉隱水的文章,是何人舉薦?”
譚梧彥內心輕跳,鎮定地回應:
“回大人,此人文章是下官推薦的。”
梅節臨聽後,微微點頭,又問第九名的考生文章,是何人推薦。
一直問到了前兩名,便是賈瑛和程有誠的文章了,對於兩人文章策論,眾考官分成了兩派,有人認同程有誠,有人支援賈瑛。
“譚侍講,大家都表明態度了,現在是持平的狀況,你的意見將決定這兩人誰為解元,誰為亞元。”
“你是什麼想法?”
梅節臨說完,所有人都看向了譚梧彥。
譚梧彥心下接著跳動,腦海中開始想著對策。
賈寶玉的試卷他可以肯定已經被刷落了,眼下誰為解元,誰為亞元,他根本就不怎麼在意。
突然間想到,這個賈瑛他從未聽過,肯定是個寂寂無名的考生,何不將他點為解元?
如此一來,同樣姓賈,賈寶玉名氣如此之大,卻落榜了,而賈瑛不知從哪來冒出來的考生,卻得了頭名解元,豈不是更顯得賈寶玉徒有虛名?
想到這裡,譚梧彥有了答案:
“回大人,下官以為,賈瑛的這篇文章,比程有誠的稍稍好一些,所以我覺得賈瑛更勝一籌,理應為解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