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在時移世易的現代,到底有沒有真龍不好說,仙人確實有。
修仙講究道法侶財地,是故絕大多數的仙人都在洞天福地之類的秘境修行。
不過有正常,便有超常,也有那麼幾位不走尋常路的仙人,渾然不在意這些。
其中有一位老人,既不出世,也不入世。
他曾走遍種花家的名山大川,遍覽風光,也曾在多次堪輿一國龍脈,最終在京畿附近選了一處“三無”山頭,結廬修行。
何為三無?
沒名氣,沒高度,沒靈秀。
連生活在附近的人們都未必記得有這樣一座山頭存在。
京畿之地,可以遊玩的山水名勝實在太多。
景山的景不好看嗎?
香山不香嗎?
妙峰山不妙嗎?
蟒山不莽……咳咳,這個沒有。
更別提還有依山而建,綿延不絕的長城奇觀。
誰有空管你個毫無特色的山頭?
但在這位仙長結廬之後,“三無”山的名氣便悄然在地下世界傳開。
因為這位仙長,正是種花家公認的第一人,最強最古老的修道之人,超越者——那時還沒有超越者這個概念,正確的稱呼是大羅金仙!
種花家現存的整個神秘界,都是他的晚輩。
相比鮮為人知的名諱,人們更喜歡用“大前輩”“大祖師)”之類的方式稱呼他。
這也是古老者普遍的特點,不只是種花家的風格。
到了大祖師這一步,傳統意義上的規則、格局與他毫無意義。
唯一促使他留下來的目的,便是看著這個國家,看著這個日新月異的世界。
故老相傳,曾有同為古老者的存在前來問道。
問他明明可以踏出更高的一步,卻為何留在現世,耽誤光陰。
“還沒有看夠這個人間。”
老人如是說道。
當時,他正在廬前的菜圃拔雜草,毫無架子,看不出一點強者氣象。
問道之人又問:“還要多久能看夠?”
老人答:“大概還要再看一萬年吧。”
問道之人不解,敗興而回。
老人卻是興致頗高,隨手摘下一根親手種下的黃瓜,用袖子擦了擦送入嘴中,一口下去,爽脆清甜。
你看你的天,我看我的人間。
所以老人從來不排斥有人前來叨擾清修。
請教也可,問道也可,想打一架也可。
我比你們年長那麼多,輸給我不丟人。
只不過老人輩分過高,過於深不可測,凡夫俗子有幾個有膽子來打擾他的清修?
而超越者又因為各種原因鮮少現世,所以這座“三無”山頭基本都是一派冷清,老人想找個人一塊吃瓜都沒有,只能請飛鳥野獸。
不過今天,是幾年甚至十幾年難得一見的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