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一次海試,周磊也過來了,船廠的船臺被通水了。先做的是靜態測試,看看船體有沒有漏水的地方。
“船臺船臺,請報告情況。”總控室裡大螢幕上顯示著海豚號的內部感測器的情況,如果有漏水或者壓力問題,都會在上面顯示出來。
“海水已經達到空載吃水線。”這個時候,海豚號內外殼之間沒有海水,所以這條線是它的飄浮的線。
“總控收到,遠端開啟進水閥。”
海水在緩慢的上升,海豚號也在抽水進來。慢慢的海水就漫過了海豚號的最上一層。因為是無人潛水艇,所以就沒有任何的瞭望塔的設計,從遠處看就像是一顆魚雷。
“船臺,請確認海豚號已經完全入水。”
“船臺已確認,海豚號已經入水。”
“各單位請注意,檢查感測器狀態。”
大螢幕前幾個操作員開啟了感測器的圖示,顯示在螢幕上,都是綠燈。
“報告,總控,一切正常。”
“周總,是不是開始下一步測試。”
“開始吧。”
“船臺請注意,海試第二項測試開始。開啟通海門。”
“船臺明白,通海門已通電,預計三分鐘後可以開啟。”
通海門是船臺通往大海的大鐵門,需要用電機帶動這齒輪箱,才能慢慢的開啟。
“控制臺,丟擲天線。”
因為在海裡,無線電訊號是很微弱的,所以通常潛水艇要麼是使用長波通訊,要麼是類似這樣的丟擲天線進行。
長波通訊的通訊效率非常非常的低,而且陸地上的天線是以幾公裡來計算的,所以大部分潛水艇和外界通訊都是使用拖曳式天線。
一個手臂粗細的天線筒從殼體背部的小孔中丟擲來,天線通裡面有超過百米的拖曳線,它本身會提供足夠的浮力,保證通訊的正常。
“啟動螺旋槳。”
三葉螺旋槳緩慢的開始轉動,“螺旋槳加減速測試。”
在遠端的命令下,螺旋槳忽快忽慢的開始轉動。
“控制臺報告,螺旋槳一切正常。”
“準備離港。”下面才是正常的海試測試。
“船臺請注意,海豚號馬上離港。控制臺請注意,松開船臺固定。”
海水中一陣的氣泡翻滾,固定海豚號的幾道巨大的機械夾子松開了。
海豚號搖晃著上浮了一些,然後穩定住了。
“看上去沒有什麼問題啊。”周磊問專案經理。
“是的,周總,我們在尾部增加了平衡葉面,所以就沒有之前測試的時候發現的傾斜翻滾的問題了。”
“你這麼一來,就越來越像魚雷了。希望不要嚇到人。”
“潛水艇的設計也就是那麼幾種外形,都已經是成熟的設計了。但是這種無人的還是很少見的。”
“出發吧。”
操作員坐在有搖杆和海圖的控制臺前,他小心的控制著海豚離開了船臺的範圍。
然後在海圖上點選了幾個座標點,行程了一個六邊形的路線圖。
控制臺上的紅色指示燈一陣閃爍,幾秒鐘後,海豚號收到了訊號。它自動調整到水下五米的深度,然後收回了部分的拖曳天線,螺旋槳開始加速。
“看,已經開始了。”很多人圍在船臺樓上的視窗往海面上看。
因為有天線的緣故,所以海面上有一道白線。
周磊也拿出一架單孔望遠鏡,架在視窗往外面看去。
“第一個導航點已經到了,”操作員從控制螢幕上看到一個紅點已經透過了導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