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切割完畢的食物才會透過塑膠盒子,轉移到食物待用區的不鏽鋼容器裡,然後用過的塑膠盒子會被清洗後,堆疊在食品交換窗的上部備用,再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幾十個的調料瓶參與工作。
一個貫穿全部區域的機械手會自動抓取碗碟存放區的容器,將食物從鍋裡倒出來,傳送到取貨窗。在大部分的區域都有隱藏式的攝像頭和補光裝置,用於智慧識別程式。
絕大部分的部件都噴塗了高分子材料,保證清潔和超低摩擦系數。特別是調料噴灑子系統中,特別在管道內部也噴塗了一層,保證調料包不串味。
對於這個産品來說,最麻煩的是編寫電子菜譜,要讓程式知道如何嚴格按照設定做出來一道道可口的飯菜,絕對是一件繁瑣的事情。
所以測試中光是浪費掉的食物就不是一個小數目,失敗的食物只能倒掉,誰也不愛吃這些東西。在一開始的時候,甚至經常出現了燒焦的、糊味、夾生,經過系統的大資料學習和動態調節,情況很快得到了改善。
雖然心中略有愧疚,但是這個是為了單身狗的幸福著想的,這個是偉大的事業,這麼一說心裡就好多了。
在經過嚴格測試後,功能方面都沒有什麼問題,只要你把蔬菜和肉拆掉包裝後,再放入交換的塑膠盒子,就可以被機械手臂抓取到冰箱中,會自動按照冷藏冷凍的設定完成,並且會在系統資料庫中記錄食物的名稱和重量、時間等資訊。
在控制臺上選擇了菜名後,系統會先查詢自己的資料庫,看看有沒有足夠的材料可以完成,然後才會從冰箱中取出來原料,經過清洗和切割後,就可以下鍋了。
但是有個嚴重的問題,全公司的程式設計師幾乎沒有一個是會燒飯的,全是吃飯靠外賣,或者有幾個是女朋友燒的。所以他們按照中式菜譜這種模糊說明語言描述的來編寫程式,做出來的菜是難吃的要命。
中餐裡太多的適量、一茶匙等等的量詞,簡直是程式的天敵。
大廚,一定要有大廚來指導,而且不能是一個大廚,大夏國好吃的太多了,沒有人是可以carry全場的。光是快手菜或者是家常菜沒個幾百道,你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會燒菜。
周磊首先想到的是幾家指導做菜的app,但是看上去沒什麼用,這些菜譜過於主觀,有很多的個人私貨,所以反而在經過大資料學習後,程式越發的混亂。
只能刪掉這個學習回來的知識庫,中餐做的好吃,還得是要標準化的基礎上有適當的模糊智慧。也不能和金拱門那樣的西式快餐的標準化流程,那估計會搞死人。
因為每個人的口味都有不同,那麼一體化廚房做菜時必須要考慮到這個問題,出菜後在多次的被點評後,程式應該要學會理解主人的口味。
有些人喜歡重辣,有些人可吃不了,所以同樣的川菜湘菜的做法就要不一樣。
<101nove.站的《日日飲食》的影片作為教材,直接拋棄了網路app,因為c站夠權威性。供給智慧烹調程式作為大資料學習用,在經過了幾乎全樓的人要吃吐的情況下,總算微調到了可以發布的程式。
為之付出了百萬的版權使用費,所以這款産品如果賣不出去可就丟人丟大了。
第一套成品就被周磊安裝在了自己的別墅中,被打通的聯排別墅有兩個超大的廚房,所以用掉一個,還有一個是安裝傳統的廚房設施的。
在現在的家裡則是裝了一個低配簡化版的,因為廚房比較的小,位置不夠,所以只有烹飪和材料處理模組。
楊小瑤徹底解放了,只要每天去買點菜回來,做飯的時候根據提示喂給機器蔬菜和肉類。不用半小時,一桌子的菜就完成了。據說搬新家後,她根本就不需要再動手,真的是食來張口。
她已經給學校提交了辭職信,已經準備好好的留下來。
裝完裝置的第二天,周磊到下午才去公司,因為操勞過度起不來,算是感謝的大禮包吧。
三石科技從來不開産品發布會,他們主要還是因為懶,開個發布會勞師動眾的,又全是老實人,不能像其他公司那樣使勁的吹。整天的瞎吹啥的黑科技、嚇死人的科技,真美意思,使用者全過河了,你還在河對岸裝模作樣的壯聲勢。
但從産品準備發布前的十幾天開始,三石科技的微博和公告號就開始天天半夜發美食圖片了,樣樣精美。
基本上下面都是罵人的回複,半夜發美食圖,這是要招人恨的。但是三石科技全是佛系管理員,一句懟人的話都沒有,只管發圖片。
直到9月1號,一體化廚房正式發布。
大家才明白,不是三石科技準備開餐飲店了,也不是他們的公司食堂在拉仇恨,而是他們出了一臺廚房裝置。
個人使用者看熱鬧的多,下單的少,畢竟這個是要敲掉現在的廚房裝修,完全顛覆了以往的廚房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