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臨淮見常久說什麼也不肯跟著他走,也無法可想,只得逼著她馬上搬進城中,又再三囑咐趙廷玉要好好照顧她。趙廷玉與楊守玉不一樣,趙廷玉跟了李臨淮多年,他也已知道常久是女子,並且知道她是李臨淮的心上人。囑咐他多照顧她,好說一些。
李臨淮離開的時候,趙廷玉送他出城,出了城門,趙廷玉笑對李臨淮說,“哥,這一次平叛結束後,可該喝你跟嫂子的喜酒了吧?瞧你千叮嚀萬囑咐那般不放心。就知道你是恨不得嫂子能時時守在你身邊,一刻也不離開吧?”
李臨淮唇邊浮上一抹笑意,“我想沒有用。得你嫂子想通才行。只怕沒有那麼容易。好了。不說這些了。你守好城,注意兩邊接應。我呢,先把石千年捉了再說。走了。”
趙廷玉笑著點頭,“放心吧,哥。我會把城守好,把嫂子給你看好的。”
李臨淮一騎絕塵而去。
李臨淮這一去,可謂是摧枯拉朽。他四下裡放出哨馬,又親自出馬搜尋潛蹤躡跡的石千年。終於見過常久之後的第三天在一處破落的廟宇裡捉到了在此養傷的石千年。
石千年第一眼看見李臨淮,便知道自己徹底完了,他面如死灰地低下頭半晌,再抬起頭看向李臨淮,目光中閃爍著一絲希望,“李臨淮,我石千年素日待你不薄,你能不能手下留情,給我石家留一個後?”
“你的女兒石珍珍或許可以留一條命,其它不好說。我只是負責平叛,你的家小如何處置,不是我說了能算的。我所做的就是把你們一家全部捉拿,押解回長安。石千年,這個時候論及私情是沒有用的。你當初走上這條絕路的時候,你就應該想到會有這麼一天。既知今日,你何必當初?!”
說罷,李臨淮揮手,後面的隨從隨即上前,摁住石千年,把他五花大綁,押回薊州,訊息傳出去。
仍在負隅頑抗的叛軍幾乎是望風而降。尤其是圍攻魏州的石千忠與石千順兩賊寇頭子,聽到石千年已被活捉,石仁已死,石雄已被押往長安的訊息,知道大勢已去,馬上全洩了氣。
楊公亮在城門樓子上遠望,看見來了援兵,不由精神大振,又聽哨馬來報說,石千年已被捉,越發振奮不已。當即命一副將在城樓上大喊,“奉詔討叛賊石氏父子兄弟,石千年已被活捉,其餘脅從不問!”
正在攻城的叛軍一聽頭領都被捉了,而且脅從不問,更加沒人賣命。
這時楊公亮又引三千軍馬開啟城門,衝出城來,內外夾攻之下,叛軍很快土崩瓦解,叛軍四散潰走,各走逃命。
石千順,石千忠見勢不妙,忙下馬脫盔,混到士卒裡逃命,不意卻被人指認出來,當即全部活捉。至此,魏州之圍亦解。叛軍除了逃掉的,全部歸降。
平叛的諸路軍馬會合,趙廷玉、楊守玉,楊公亮都各引軍馬參加進來,在李臨淮率領下,對殘餘叛軍進行掃尾清剿。
三日後。整個平叛行動徹底結束。
與此同時,常久也沒有閒著,捷報頻傳,勝利一步步來臨,她把捷報一一整理好,捆紮起來,連同那份審訊的供詞以及督軍使印綬一同交與薛正與秦振武,吩咐他們與眾隨從一起押解著石珍珍與白影先啟程回長安。
“督軍使大人,何必急在這一時?還是再等兩天,咱們一起走吧?”
“不必等了。你們先走,我隨後就來。我畢竟是督軍使,平叛大軍還沒班師,新皇又沒有急詔,我先回去,算怎麼回事。我等等他們,跟他們一起回。你們先啟程。他們到時候押解得人更多。何必擠在一處。你們先行一步,輕車快馬幾日便到了。跟著他們一處,不知得走多久才能到,路上耗人。”
“督軍使大人,我們是新皇特地派來保護你的,我們先離開了,你怎麼辦?”
“放心,不是還有闕律啜和無名麼。趙將軍又遣了這麼多士卒在這裡日夜巡邏。叛亂也平了。還有什麼好擔心的?等到回程時,人越發多,不用擔心。”
薛秦聽得常久如此說,只得先行啟程回長安。他們第一天出發之後。第二天,常久帶著無名,闕律啜,綠柳和玉珠不聲不響地也離開了薊州城。
其時趙廷玉與李臨淮都引軍在外作最後的清剿。等他們回到薊州城中時,才發現常久已離開幾日。
問那些遣去她住處巡邏的人,那些士卒都說:“督軍使大人說了,將士們捷報頻傳,他得親自前去慰問犒勞一下。然後就帶著人離開了。他是督軍使大人,我們哪裡敢擋著他。”
平叛勝利結束,興致勃勃飛馬趕回城中來見常久的李臨淮,得知常久幾日前已離開,立即愣住了。
他直到這時,似乎才隱隱明白,為何之前,他再三要帶她去他營寨,她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絕,堅決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