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著徐光啟捧著小冊子歡天喜地離開,唐澤身後冒出一個人影。
“伯爺,這種事情告訴徐大人沒關係嗎?沒有多久崇禎就會知道了,萬一這樣的高產糧種推廣到全國,大明……”
靳一川對著唐澤行了一禮,言語中帶著殺氣。
他已經將喜歡的女孩接到了宣府,如今已經成親了,他很喜歡現在的生活。
伯爺對他們不薄,為了他們三兄弟的未來,為了伯爺的大計,他不介意讓這麼一個人消失。
唐澤沒有回答他這個問題,而是自顧自的說:
“你說,陝西如今民亂四起,雖然說有一部分是因為旱災造成的饑荒,但是主要原因是這個嗎?我大明缺糧嗎?”
“大明,不缺糧嗎?宣府這些天來了這麼多饑民,應該是缺糧的吧?”
“是嗎?那你告訴我,為何查抄了那八家之後,會有數十萬石糧食的存糧?這些還只是八個商人而已,比他們更富有的何止一兩個?
數十萬石,足以讓陝西那上百萬饑民,熬到來年春天了,這些民亂自然也就不復存在了。”
唐澤的話,讓靳一川無言以對,撓了撓頭,“屬下想不明白,既然我大明不缺糧,為何會有這麼多人餓死?還有這麼多吃不飽的饑民?”
“因為土地兼併,這些糧食和土地都集中在了權貴和地主手上,農民種地的話會活不下去,因為他們種地要交稅,而權貴和大地主一般不需要交稅。
但不種地的話,也活不下去,只有把地獻給大地主,或者直接幫他們種地才能活下去。
所以普通農民種地的越來越少,地也越來越少。
幫權貴地主種地的越來越多,但朝廷的賦稅卻不會減少,因為民亂和饑荒更沉重的賦稅會壓在剩下還有地的農民身上,壓得他們家破人亡!
剩下的農民自己也活不下去了,活不下去就要造反,這有錯嗎?
所以這是國家的問題,不是一兩個高產的糧種就可以解決的。”
唐澤負手而立,望著天空中的太陽,“不過,能多救活一個算一個吧,我只希望那些高產的糧種不會就這麼爛在倉庫裡。”
“算了,不想這麼多了,有些事情該發生的還是會發生,”唐澤嘆了口氣,問起了另一件事,“曹化淳那裡如何了?”
“伯爺,20萬兩銀子已經送給曹化淳了,那個貪財的太監一口答應了下來,為了以防意外,我們還偷偷檢查過他寫的奏摺。
全是關於伯爺的好話,就算是有一些壞話,也是關於伯爺整日太過操勞的。”
靳一川呵呵一笑,語氣中帶著滿滿的嘲諷。
“不過,崇禎倒是挺聰明的,在錦衣衛裡還藏了一名百戶偷偷調查,不過已經被我揪出來了,伯爺您儘管放心!”
“不要大意了,這方面絕對不能出錯,我還不想現在和大明鬧翻,起碼在解決掉韃子之前不想!”唐澤提醒道。
“兄弟閱於牆而外禦其侮,漢人內部再怎麼鬥,也不能讓滿清韃子撿了便宜!”
“伯爺高義,末將繼續找人盯著他們倆,絕對不會有任何對伯爺不利的話傳到京城!”
……
紫禁城,乾清宮。
崇禎正在批閱奏摺,在他面前的奏摺卻還是半個時辰前的那個,看起來有些心不在焉的。
如果對於一個人起了疑心,這個人的任何行動都像是別有用心。
崇禎現在就對唐澤起了疑心,這些天,越來越多的文臣在彈劾唐澤,讓他開始懷疑當初力排眾議封唐澤為武安伯是不是錯了!
“萬歲爺,到了,曹公公和徐大人等人的奏摺到了!”
王承恩匆匆跑了進來,看到崇禎臉上的憂慮,趕緊將手裡的奏摺遞了上去。
崇禎精神一振,迫不及待地搶過奏摺,這些奏摺分別是三個人呈上來的。
曹化淳、徐光啟還有一名他偷偷吩咐的一名錦衣衛百戶。
三封奏摺看完,崇禎猛地站了起來,哈哈大笑,“新糧種,竟然還是抗旱的高產糧種,朕果然沒有看錯武安伯,果然是我大明的肱股之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