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溫野菜聽見了喻商枝所說的“十幾二十年”裡,一時微微愣神。
是啊,自己要和喻商枝過一輩子,等到十幾二十年後,怕是他們的孩子都要說親了,到時候家裡又怎麼會只有三畝地?
他們兩個都是能掙的,別說三畝了,三十畝也買得起。
於是溫野菜果斷決定道:“那咱們還是去看看牛。”
牙人在前帶路,沒走幾步就到了牛馬市中的牛棚。
三排大棚子,一眼望去全是牛的大腦袋。
“二位客官,咱們這的牛都在跟前了,看好哪頭,我給您牽出來,隨便相看。”
買牛自有買牛的學問。
壯牛和牛犢價格不一,壯牛更貴,可帶回家就能幹活。
公牛和母牛之間差著三成的銀子,為的是母牛能下牛犢,到時候賣了同樣是錢。
不過牛懷崽的時間太長,怕是會耽誤幹活。
除非是家裡有餘力養牛下崽的人家,只買得起一頭牛的很少買母牛。
故而喻商枝和溫野菜最終還是決定,買一頭騸過的公牛。
牙人得了令,去牛棚裡選了幾頭壯實的騸牛給兩人瞧,喻商枝示意溫野菜去選一頭有眼緣的。
溫野菜上前,左挑右選,指了一頭眼睛周圍有白毛的。
牙人遂單獨將那頭牛牽了出來,摘了牛籠頭,掰開牙口誇耀起來。
“要麼說您眼光好呢,看看這嘴頭,這槽口,再看看這鼻子,水當當的,一點毛病沒有。還有這眼睛,嘿!白線貫瞳!拉出去誰都看得出是一頭好牛!”
吃這碗飯的,張嘴就是一套詞。
溫野菜依著他的說法,也上前略看了看,不得不承認這確實是一頭不錯的牛。
見兩人有意,牙人便報了個二十二兩的價格。
要多少就給多少的那是傻子,溫野菜當即開始講價,同牙人拉扯了好半晌,口水都快說幹了,最後逼得對方讓了二兩銀子,最後以二十兩成交。
牙人也沒想到這哥兒嘴皮子如此利索,是個不好對付的,早知道應該把價格喊得更高些。
稱出二十兩銀子,牛就歸了自家。
趁溫野菜圍著牛看個沒完時,喻商枝轉過身面朝牙人,詢問哪裡可以買到牛拉的板車。
基本買牛的主顧都要再買板車,牙人當即熟練地指路道:“出了牛馬市往南走,那邊有條短街叫墨鬥街,全都是木匠鋪子,想買什麼樣的板車都有。”
喻商枝點點頭,接著便和溫野菜一起牽著牛,轉道往墨鬥街去。
墨鬥是木匠用來標線的工具,而墨鬥街放在現代,大約該叫“木匠一條街”。
街道兩側分佈著數家木匠鋪子,外面掛著的招牌大同小異,基本都是以姓氏為名。
諸如王記、劉記、李記、餘記,因牽著牛不好往深了走,他們便選了離得較近的餘記。
鋪子裡就是一對父子在幹活,老木匠見了牛,就知道他們是來買板車的,擺擺手示意兒子去招待。
例如板車這樣的東西,基本木匠鋪子都會有那麼一兩架現成的,區別只是所用的木料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