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們不知道的是,趙軍上輩子也是這麼想的。
那時候,趙軍兜裡沒啥錢,家裡也有那幾只狗。但即便如此,趙軍也沒著急把黃龍帶出去,硬是在家裡養了一個月才帶著它進山打圍。
可剛一進山,黃龍就沒影了!
趙軍扯著嗓子在山裡喊,也沒能把黃龍喊回來。當時雖然有李寶玉跟著,可旁邊還有青龍、黑龍。要帶著這倆狗,根本沒法去找黃龍。
無奈之下,趙軍只能讓李寶玉牽著青龍、黑龍回家,他自己沿著黃龍的腳印一路跟過去。
掐蹤,又叫圈蹤、套蹤。是獵人必備的技能之一。在某些地方,又被稱為是圈山。
但圈狗蹤,可是要比圈野豬、黑熊的蹤跡難多了。圈狗蹤得套大圈,把所有狗腳印都圈在自己的行走軌跡當中。
可那狗,跑的比野豬、黑熊歡實多了。不但跑得遠、跑得快,而且東一趟、西一趟。
在一崗頭子上,趙軍發現了兩趟狗腳印,一趟向南、一趟向北。
趙軍知道,一定是黃龍在這裡來了個折返。有時候野豬也這樣,但如果是野豬的話,趙軍可以根據上午、下午,還有當時天氣和山形地勢來推斷野豬的方位。
但狗跟野豬不一樣啊,趙軍按著推野豬的方法找回去,卻是差點把自己給走丟了。
這用跑山行裡的話,叫抹搭山兒了。
並不是說打圍人就不迷路,別說趙軍了,就算老把頭都有這樣的時候。
不是有那麼個詞麼,暈頭轉向。
這四個字特別貼切,人在山裡要上來暈頭的勁兒,那就哪兒、哪兒都找不著了。
趙軍還算有經驗,直接找樹腿子一坐,連抽了兩顆煙才緩過神來。
可如此一來,黃龍確實是丟了。
這狗不愧是山裡長大的,自己在山裡轉悠了三天,抓耗子啥的養活自己,倒是餓不死。但它在家裡的時候,哪怕馮金貴家條件不好,但也有個狗窩給黃龍住;那狗窩裡還有條麻袋,能抵禦些寒冷。
等到了趙軍家,那待遇更是有了質的飛躍。馬玲冬天時餵狗,給它們吃的食是溫水和的苞米麵,或者是熱乎的土豆、窩瓜。至於喝的水,也是溫水。
半個月下來,黃龍都吃習慣了。而且屯子裡也比山裡暖和,尤其是到後半夜,這大山裡氣溫降到零下四十度,比屯子裡要低四五度。
這三天下來,黃龍終於扛不住了,在憑著記憶往山場外走的時候,被趕爬犁進山割刺五加的王富撿了回去。
這麼一折騰,趙軍又把黃龍擱家養了一個月。可等再上山,黃龍還是丟。
找回來,再養;再上山,黃龍還是跑丟。
後來趙軍想明白了,黃龍和別的狗不一樣,它雖然會打獵,但它不會打圍。它不懂得跟頭狗配合,也不知道聽從獵人的命令。
換句話說,只要一進山,黃龍就自動開啟了自由狩獵模式。
最後,趙軍想了個辦法,就是使繩牽著黃龍進山。直到頭狗青龍開聲,他再把黃龍松開。
這樣一來,黃龍尋聲而去,直接參與到打圍之中。這樣打圍次數多了,黃龍就慢慢地改變了原來的習慣。
當然了,這習慣改起來很困難,尤其是從小養成的習慣,那就更難改了。
此時被趙軍使繩牽著,黃龍一百個不情願,幾次扽著繩子使勁地往外掙,卻都被趙軍硬給拽回來了。
只要是別的狗,被這樣對待,就得委屈、吭嘰。要是黑龍的話,直接就眼淚含眼圈。那要是黑虎,就更了不得了,趙軍不餵它兩個光頭餅,它都哄不好。
可黃龍這狗,有點冷。不管遭受了什麼樣的待遇,它情緒上都不會有太大波動。
就像現在,被趙軍牽回來,黃龍一聲不吭地跟著趙軍,不吭嘰、不撒嬌、也不放賴、發脾氣。
前天那場雨夾雪過後,山林裡全是各種動物的腳印。
但在背陰坡,這些腳印都被凍住了,趙軍他們帶著狗幫,上到坡頂翻崗下坡時,這陽坡頭就已經化了。
因為那場雨夾雪不大,所以沒存下多少水,昨天一凍、今天一化,陽坡地表一層土見濕、見軟,但談不上泥濘。
關鍵山坡的樹葉全都濕了,被人、被狗一踩不再發出聲響。三人帶著狗幫下來,腳下幾乎沒有聲音。
這面陽坡上也有很多野獸留下的腳印,隨著開化、水蒸氣蒸發,各種氣味混雜在一起,獵狗們先後沿崗樑子往下,頭狗們不斷低頭、仰頭,想要在各種氣味分辨清楚。
趙軍曾給李寶玉講過,這季節、這時候的野豬,一般都在崗背簍頭下面。
要是有簸箕崴子的話,野豬一定貓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