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有財抬頭,沖趙軍一揚下巴,道:“那你說,怎辦?”
“怎辦?”趙軍道:“這事兒倒也好辦。”
說完,趙軍問李大勇道:“我聽如海唸叨好幾次,說他擱林場有編,怎回事啊?”
聽趙軍問起這個,李大勇道:“那不是收發室的老楊頭麼?就你姐夫家那個親戚,非說讓如海接他的班。”
“老楊大舅?”趙軍聽得一愣,卻是想不明白李如海啥時候跟這老頭搭上線了。
見趙軍愣神,李大勇解釋道:“就你在新楞場的時候,你不讓如海去找的你麼?”
“啊!”趙軍恍然大悟,要不是李大勇說,他還真忘了曾讓李如海在老楊頭的窩棚裡歇腳了。
可讓他沒想到的是,李如海在那窩棚裡,待的還不夠一個小時呢。
而且,那麼倔的一個老頭子,竟然讓李如海給攻克了,連編制帶崗位都要傳給李如海,這是衣缽傳人啊。
趙軍轉念一想,如果真是因為這個讓李如海輟學把大門,那這根源竟是出在自己身上啊。如果不是自己讓他去新楞場的話,恐怕還沒有這一出呢。
想到此處,趙軍不禁在想,這李如海的命運被自己如此改變,不知是好、是壞。
但看李大勇為難的樣子,趙軍道:“李叔,明天你就領如海去,反正這孩子是接我老楊大舅的班兒,別人知道也說不出來啥。至於那個張來發,他是接他爸、他哥的班,跟咱不不沖突。他上他的,咱上咱的。”
趙有財聞言,皺眉道:“你說的倒像是那麼回事兒,那現在收發室都三班倒了,如海再去,還能四班倒麼?”
林場門衛,三個人三班倒,今天早晨去接班,第二天早晨下班。如此上班一天一宿,回家能休兩天。
而原來的三個門衛,除了老楊頭以外,其餘的兩個老頭子,雖然歲數都不小了,但還沒到退休年齡。
張來發頂了老楊頭的崗位,門衛就還是三個人。但要是李如海再去的話,就成了四個人倒班。
上一天,休三天?
全省也沒有這麼清閑的門衛呀?
“唉!”趙軍也忍不住嘆了口氣,道:“要不行,爸,你就去找我姐夫,他們後勤鍋爐房缺人吧?”
“啊?那不行啊!”還沒等趙有財說話,李大勇就搶先道:“鍋爐房那活,如海幹不了啊!”
永安林場的辦公樓和加工車間,冬天都是集中供熱,燒大鍋爐光燒柴火肯定不行,得燒煤。
燃煤堆在外面,得燒爐工使推車往鍋爐房裡推,這活不輕巧還埋汰,不是李如海一個孩子能幹的。
至於把另外三個門衛裡調走一個,也是不中。原本的兩個老頭歲數也都不小了,讓他們推煤去,倆老頭就敢追著周建軍罵。
而張來發也是個孩子,讓十四歲的孩子推煤,人家就得說趙有財、李大勇他們公報私仇。
“有啥不能幹的。”趙軍笑道:“鍋爐房裡,不還有個開水房麼?管開水房的,是陳大賴他爹吧?他是不是到歲數該退了?”
趙軍此言一出,趙有財、李大勇相視一眼,皆認為此事可行。
大鍋爐只有冬天才燒來取暖,鍋爐工每年從十月中旬開始,到次年五月份燒鍋爐。其他時候,就在後勤裡乾雜活。
但不論春夏秋冬,場裡領導、工人都得喝開水呀。所以,在鍋爐房裡還專門有個開水房,專門負責給林場上上下下燒開水。
林場有特製的大水箱,供暖期之外,需要有個人燒火,但是燒小鍋爐不難也不累,就是掏灰埋汰了點兒。
至於供暖期就簡單了,鍋爐房燒大鍋爐的時候,連著大鍋爐還有一個大水箱。
隨著大鍋爐一燒,這個大水箱裡的水跟著就燒開了,連燒爐子都不用了。
這兩個水箱,一冬一夏,都歸開水房管。開水房大部分的工作,就是往裡加水。
這也不累,就是打幾桶水的事兒。至於打水也方便,鍋爐房外頭就是壓水井。
趙有財一端瓷缸,跟李大勇碰了一下,說:“這就好辦了,明天早晨我去找建軍,讓他把張來發要走。”
三個門衛走一個,走的肯定是張來發。人家那倆老頭,上一天休兩天,日子過的老美了,冷不丁地讓人家天天上班,誰能乾吶?
“大哥……”李大勇道:“給你添麻煩了。”
若是往常,趙有財肯定得說“那麻煩啥,咱也不是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