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二十四節氣
“哦?”格雷西感興趣的問道:“什麼古籍?”
陳靜:“《太初歷》。”
太初歷?
幾位評委面面相視,神色間均有困惑。
帝國第一農學院的:“怎麼沒有聽過?你們研究院收藏了嗎?”
研究院的搖了搖頭:“沒有,我們研究院也沒有這本書!”
帝國第一農學院的驚訝:“連你們研究院都沒有?”
聯邦評委也:
“這個《太初歷》你聽過嗎?”
“沒聽過,會不會因為比較野門偏門,才沒有被收錄推廣?”
“聯邦所收藏的古書籍比帝國更豐富,連聯邦都沒有,這個《太初歷》到底是來自哪個星球?”
格雷西也皺眉,因為陳靜所說的這本古籍,他也沒有聽說過。
據格雷西的瞭解,“太初”是個哲學術語,通常被用來描述比混沌更元始的宇宙狀態,或者可以解釋為天地元氣之始、太古時期。
《太初歷》……這本古籍的名字聽上去就很古老,令人感覺到了遙遠的時空感。
格雷西瞬間被這本古籍的名字勾起了好奇心,學者的求知慾讓他身體微微前傾,敲桌子的手指也被緊攥在了手心裡。
他目光緊緊盯著陳靜,問道:“這本書裡說了什麼?”
陳靜回答道:“裡面有段內容,對星海中某個宜居星球的季節和氣溫變化進行了細分……與我們大部分星球所簡單劃分的寒、熱,或者春、夏、秋、冬不同,這本書裡對應星域的太陽維度將星球季節變化分為了二十四節氣,每個節氣相差基本在15天左右,終而複始。”
“立春、雨水、驚蟄……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冬至、小寒、大寒,這二十四節氣與自然種植息息相關,或者說,它就是根據季節、氣候、溫度等自然因素對自然種植規律變化關系的一種概括,這個規律在星球的南北種植區都具有較強適用性,最適用的是二、三、四區。”
適宜種植的星球,基本都是這樣劃分的,從南北極點開始到赤道,分為南一、南二、南三、南四、南五區,北一、北二、北三、北四、北五區。
只是由於自然種植推廣也才短短六年,那些星球如今依舊以優選種植為主,如今帝國唯一的自然種植星,就是z16星,但也因為種植員的稀少,也只開發了二、三、四區中的一部分作為了種植區。
“穀雨……芒種……”
格雷西對這兩個聽上去就與種植有直接關聯的詞語格外留意,“能不能請你解釋一下,這兩個……節氣代表著什麼?”
陳靜解釋道:“穀雨即雨生百穀,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時間大概在星歷的4月19日到21日,這個節氣反映了降水增多的一個現象,秧苗初插、作物新種,即使放在不靠自然雨水種植的現在……我在z16星試過,這個自然種植規律也是適用的。”
“芒種即‘有芒之谷類作物可種’,是夏季的第三個節氣,時間大概在……星歷的6月5日到7日,正好就是這兩天,同時也是很大一部分天然作物種植的分界點,過了這個節氣後種植成活率會越來越低。”
就是這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