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
“短短數月,餓孚遍地的蕪縣變得熱鬧非凡,就是田間地頭的莊稼,長勢也都很好,這恢複的速度,是不是太快了些?”
“發現問題後,我又私下偷偷跑到那些受災的其他地方檢視了一下,無一例外,都是假的。”
“謊報災情,貪汙賑災銀?”蘇晚忍不住問道,“可青州若是年年上報災情,等著朝廷撥賑災銀,即便是每次的數額不是很大,前前後後,也會有不少,怎麼會沒有人來巡查?”
“所以,他們並不是等朝廷撥款,而是上奏請求“監生”名額。”陸九說完,向蘇晚問道,“你聽說過捐監嗎?”
“捐監?”這個詞,蘇晚是知道的,“捐監是指出現災情後,朝廷組織捐款賑災,然後給那些捐得多的富戶,每人獎勵一個“監生”的資格。”
“就是這個。”陸九繼續道,“朝廷早年其實已經廢止“捐監”。但前幾年,青州大旱,民不聊生。可那時候,國庫空虛,派下來的賑災錢款,根本就不夠用。”
“為瞭解決青州的問題,四皇子提議恢複“捐監”,以此籌措賑災銀。青州當年,也是因此渡過了難關。”
“可是自那場大旱之後,青州卻又時不時地經常遭災,雖比不上當年的範圍大,但也總得處理。刺史陳秉淵便向朝廷申請“捐監”的名額,以此方式來賑災。”
“這樣,青州雖有災情,但是卻並不需要朝廷撥款,只需批準一些“監生”名額即可。”
“只不過,除了幾年前的那場大旱災是真的,後面的那些災情,十有八九都是假的。”
話到這裡,蘇晚還有什麼不懂的。
“也就是說,刺史陳秉淵受當年的賑災方法啟發,開始謊報災情,獲得“監生”名額後,再以捐監的名義高價賣出。而得來的銀子,也不需要賑災,全部都成了他自己的。”
“不止,還有稅銀。”陸九補充道,“因地方受災,朝廷會減免賦稅,但是實際情況就是,青州的賦稅,還是會照常收取,甚至有些地方的賦稅,還相當嚴重,這部分錢不用上繳,自然也就成了他們的。”
“貪官,果然是來錢最快的職業。”蘇晚感嘆了一句,繼續道,“不過,這麼大的一件事,即便陳秉淵是青州刺史,也不可能只靠一個人就可以完成。”
想想吳家最近一系列奇怪的舉動,在這一刻,都有了更合理的解釋。
“吳傳山和陳秉淵是同謀,甚至青州官場的大部分官員,可能都跟這件事脫不了幹系。”
“這也就是吳傳山為什麼要在自己老孃死了後,去見陳秉淵。他要是丁憂致仕,影響的可不是他一個人,而是青州整個官場。”
一旦吳傳山丁憂致仕,就會有新的青州大都督。而這個大都督,若是從青州官員中提拔還好,若是從其他地方調入,那麻煩就大了。
一個跟青州官場沒有共同利益的人,擔任青州最高官職,手中還有兵權。
對陳秉淵等人來說,可不僅僅是,之後再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不能像之前一樣,隨時有人幫忙滅口。
而是,對方手中握有兵權,是有把他們全部都解決掉的實力的。如果這個新任的大都督發現青州官場的秘密,並且不與他們同流合汙,他們就基本上算是玩完了。
陸九坐在船上,看著蘇晚,問道,“現在,你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
“王順吉不知道什麼原因,拿到了青州官員謊報災情貪汙受賄的證據,打算將這份證據交到京都。可是不幸的是,被對方發現了。”
“為了保住秘密,吳傳山命令自己的親信,帶著青州右營的一些將士,冒充山賊,殺了王家全家。”
蘇晚說完,對陸九道,“這就是我現在的看法。你覺得呢?”
“有道理,但是沒證據。”陸九回道,“現在就咱們兩個查到的事情,就是王家因為某件東西,死於青州大營右軍;青州官員謊報災情貪汙捐款。”
“現在,咱們懷疑兩件事有關。而王順吉手裡的那個東西,就是證明這個的關鍵。如果那個東西還在的話,就好了。不過當初那把火,希望不是很大。”
“即便是東西還在,你也不知道東西在哪裡吧?”蘇晚出聲道,“東西在,有東西在的處理方法,東西不在,也有東西不在的處理方法。”
“大不了,我把那右營軍的都指揮或者吳傳山給抓了,總能問出點兒什麼。”
“現在,我的任務就是確定王家的死跟吳傳山、青州的貪汙案有沒有關系,然後再替王家報仇。你的任務,就是想辦法弄到青州官員貪汙的證據,送到京都立功。”
“如果王家慘案跟青州貪汙案有關,那我搜集證據上報,不是順帶幫你完成了任務?”
雖然不排除其他可能,但是陸九知道,王家大機率就是牽扯到了青州的貪汙案裡,按照蘇晚這思路,他在做任務的途中,就順帶幫對方把任務給完成了。
“不願意?那你可以不上報,放著我來。”蘇晚毫無壓力,她又沒有什麼升官要求,不需要政績,如果找證據再上報朝廷太過麻煩,她保留使用暴力報仇的方式。
“當然願意。”陸九立馬改口,蘇晚不需要政績,可他的任務,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政績,總不能讓蘇晚去把訊息,送給其他官員。
這個案子,雖然牽涉範圍很大,但其實並不複雜,只是藉著中央和地方資訊不對稱,在中間欺上瞞下罷了,只要有巡查官員下來,就立馬可以拆穿這件事。
陸九之前在查這件貪汙案的時候,也是蒐集了一些證據的,如今,需要的就是進一步蒐集證據,寫成奏報,然後再交到合適的人手中,就可以了。
“那就這麼定了,你繼續蒐集你的證據,我去準備綁人。”蘇晚看著湖面上的景色,事情有了進展,景色都漂亮了不少,“劃船吧,該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