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公主殿下要休夫33
元華七年三月,龔家軍因拖欠軍餉差點嘩變,被安國公主一力鎮壓的訊息在燕京傳開,事實真相具體如何尋常百姓不得而知,但朝堂百官自是不會放過打壓安國公主的機會,訊息傳來傳去,便成了‘安國公主疑似貪汙軍餉並暴力鎮壓大軍’,因缺乏證據純屬造謠)只能偷偷摸摸地在民間流傳。
這番輿論攻勢還沒有完全鋪展開,便被人迅速切斷傳播來源,不了了之。
與此同時,朝堂上彈劾安國公主的摺子越發多了起來,他們一方面斥責安國公主窮兵黷武造成軍餉不足,一方面又對如何填補巨額債務的問題視而不見,典型的‘罵歸罵但別想讓我解決問題’。
聖上將這些摺子留中不發,被纏得煩了就反問一句“愛卿這麼關心龔家軍,何不讓某某該世家以前推薦的將領)去邊關接任?”
誰去誰就得接手那個巨額窟窿的爛攤子,沒過多久,安國公主和龔家軍在朝堂上逐漸邊緣化,幾乎無人提及。
然而當朝堂百官、兩位皇子及其背後的世家‘好心’放過龔家軍時,安國公主卻從未打算安分守己,一個月後,霍山靳家在靳小少爺的勸說下拿出積攢百餘年的近半數家業來為龔家軍填補軍費赤字,他們對外聲稱感佩於龔家軍收複邊關、保家衛國之舉,不惜承擔下巨額債務以感激戍衛邊疆的戰士們。
這一舉動頓時遭到了整個燕京乃至各地世家望族的嗤笑,他們一是不相信靳家會因為這種緣由而斥巨資填補軍費,二是認為無論什麼理由都不足以讓靳家這般傷筋動骨地支援龔家軍或皇室。
於是,他們一部分覺得是靳小少爺以死相逼才借到的錢,一部分猜測靳家掌權人與龔家軍達成了見不得光的交易,比如讓安國公主把兵權交給靳及川。
花費半數家業換取一支有主軍隊的使用權,值得嗎?難不成靳家想造反?
所有人的目光焦點都釘在這裡,並為此明裡暗裡展開了激烈討論,甚至有幾波勢力試圖攔截這批巨額銀兩,行趁火打劫之事。
自安國公主複出後,一波又一波的輿論風潮席捲全國,好的壞的都有,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販夫走卒,連路邊嬉鬧的孩童都能唱出有關於安國公主的歌謠,人們可能不清楚有幾大世家、皇帝叫什麼名字,但或多或少都知道安國公主的事跡。
是以,靳家主動幫助安國公主和龔家軍一事在民間還是很能提升好感度的,而能得到靳家的傾力相助,樸實的百姓們只會覺得安國公主率領的龔家軍果然厲害!
一如暮瑟對靳及川承諾的那樣,雙方是互惠互利的雙贏;靳及川也像對暮瑟承諾的那樣,順利說服了父兄,甚至徹底改變了他們對家族未來發展的佈局,將靳家支援皇室擺在了明面上,這無疑是在明晃晃地打其他世家的臉,把自身陷入被動而危險的局面。
“靳家那老頭到底在想什麼?就為了龔家軍連名聲都不要了?”
“呸!霍山靳氏這不要臉的竟敢背叛我們投奔皇室,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都不懂嗎?”
“這靳老頭怕不是年紀大了老眼昏花,寵孩子寵過了頭!怎麼能聽憑一個小輩擺布?靳家大少爺呢?他也不管管?”
……
同年六月,安國公主請旨回京的訊息從宮中傳來,在無數人翹首以盼之中,趕在中元節之前,安國公主濮陽暮瑟帶著親衛隊浩浩蕩蕩地重新踏入了這座她曾親手打下的燕京城。
時隔一年半,濮陽暮瑟騎在高頭大馬上一路從燕京最繁華的主幹道往皇宮走去,沿街百姓擠擠攘攘地簇擁在兩側,暮瑟身穿銀白盔甲,背縛紅纓槍,面色蒼白但眼神淩厲,她微微抬手向兩側的百姓打招呼,笑容疏離而有禮,引得百姓們歡欣鼓舞,熱情愈發洋溢。
暮瑟突然回京的舉動引起各方猜忌,一路上沒少遇到暗殺和‘劫匪’,好不容易安全抵京,暮瑟連盔甲也不脫徑直入宮,當天中午,宮內便傳出安國公主為靳家請功,願以邊關三座新城未來五年的稅收回報靳家。
三座城池五年的稅收?!
得到這一確切訊息的家族頓時連連吸氣,若是有人能同時看見京城各家書房裡的場景,會發現他們十分相似的出現以下步驟:驚呼、瞭然、憤怒、摔茶盞!
“格老子的,我就知道那個老靳頭不可能這麼蠢!原來在這兒等著呢!”
“混賬!混賬!霍山靳氏這分明是早就和安國勾搭上了,怪不得靳家敢冒險幫她填窟窿,原來是安國拿未來稅收抵債了,真是精啊!”
“濮陽暮瑟這是怎麼回事?她要早說用稅收抵債我們會袖手旁觀嗎?白白便宜靳家那些人了,沒想到那個靳小少爺還挺能耐,這麼短時間居然就能給兩方牽線搭橋了。”
……
“早知道?”
暮瑟此時正在後宮用午膳,她一邊不著痕跡地打量著原身這對雙親,一邊數米粒似的嚼著嘴裡的食物,聽到皇後龔氏有意無意打探她和靳家是否事先謀劃過,不禁嘲弄地勾起嘴角,“皇後未免太瞧不起兒臣了,若是兒臣與靳家早有勾結,何必用遠超於債務的利益來回報他們呢?兩年最多三年稅收即可,且根本不用過明路,私下交易豈不是更好?”
暮瑟瞥了一眼面色沉凝的皇帝陛下,微抬起下顎傲然道:“兒臣這是在獎勵靳家,不是用誘餌求著人家辦事。”
誠然,暮瑟透過靳及川許諾了靳家好處,可她沒有明說什麼好處,事後哪怕她僅是新增些利息也算是“好處”,即便如此,靳家仍是做出了超出她預期的決定,暮瑟自然要投桃報李。
可暮瑟故意在皇上面前強調這點,則是為了滿足皇上那不可見人的私心——他太想要看到世家大族在自己面前俯首稱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