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早已經變了質,但是人還要在一起糾纏一輩子。
小陳記者又發了一篇報道。
隨後,向婷婷以夫妻二人的名義給鄧秀英和老葛寫了信。信裡說,不管二老怎麼想、怎麼做,她和葛偉傑都接受,這是他們為曾經犯的錯付出的代價。但是這並不會影響他們盡孝。等她結束勞改,一定回到他們身邊去孝敬他們。
這封信把鄧秀英兩口子嚇壞了。他們把人送去勞改,這個人回來肯定是要報複他們,他們倆還好,孩子怎麼辦?
想了又想,兩個人就跟上輩子做了個差不多的決定——跑路,只是這次,沒往西北跑,換了個小城市生活,工作也調過去了。
79年,向婷婷勞改結束。倆人回城了。
向婷婷是城裡戶口,葛偉傑跟她結婚,也算是一種回城方式。
他們倆回了城,找不到老葛和鄧秀英,沒有住處,沒有工作,沒有收入,成了城市盲流。
向婷婷的媽媽被她牽連,失去了工作,也嫁不出去,只能打零工生活。對於這個女兒,簡直恨得要命,怎麼可能再接納她?
於是,倆人又找到了小陳記者,想聽聽他的意見。小陳記者請他們吃了頓飯,並非常為難的提供了鄧秀英和老葛的新地址。
“你倆一定不要再動什麼歪心思了,以後好好過日子,現在社會發展越來越好了,你們就算打零工也能養活自己。”
打零工是不可能的。他們找到鄧秀英和老葛,死皮賴臉的糾纏,成了葛家的專屬老賴,能吃飽穿暖就行,別的也不追求了。
一開始,鄧秀英還試過報公安、把事情鬧大,想把他們趕走。但是別人一來,這倆人就往地上一跪,哭著就開始懺悔,請爹媽再給個機會。
圍觀群眾也沒轍啊。
就這樣,一家人重新糾纏在一起。幾年以後,鄧秀英確診肝癌,臨走之前,一咬牙把葛偉傑和向婷婷都帶走了,自己去自首以後也自殺了。她都要死了,不能給小兒子再留個隱患。
————分割線————
知青回城的時候,出現的拋妻棄子、拋夫棄子,有些是個人的品行和道德有問題,也有一些是當時的政策使然。和農村青年結婚的知青,一開始不在回城範圍內。有的人著急回城,就選擇了離婚。有的人一去不複返,也有的人安頓好了來接物件和孩子再複婚。
後來政策不斷調整,對於這批知青也是主張就近安排,就讓他們在下鄉所在的鄉鎮、縣城參加招工。
ps:之前漂亮女知青的照片刪掉了。西紅柿通知審核不透過……
老照片分享:知青下鄉照片一張。一輛車可以坐好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