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勇也說道:“就是啊,你回來還能改善一下,讓你媽給你做點好吃的,單身宿舍哪是那麼好住的啊。”
楊文珍:“我回來也幫不上忙,還不如在學校看看書,研究一下教案,爭取以後能評個優秀教師什麼的,還能多拿幾塊錢。”
現在的小鎮初中老師工資真心不高,她一個月的工資才68塊錢。這還是去年教師工資改革以後漲上來的。某種程度上來說,她也算趕上了好時候了。改革之前,工資連50塊錢都不到。
就這還讓小學老師羨慕不已呢。很多村裡的小學老師都是民辦教師和代課老師,經常發不出工資來,日子難過的很。
李曉西說道:“那行吧,你好好研究。別回來了。文遠上個星期回來的,再回來得下下個星期了,你那時候再回來吧。”
咳咳,孩子有上進心是好事,她絕不是為了多那幾塊錢。再說了,她每個月就收孩子20塊,多的錢也到不了她手裡,是珍珍自己拿著。
楊文珍:“知道了,那我走了啊。”
李曉西:“走吧,路上慢點騎。靠邊騎啊,別走中間。”
原主騎車有個毛病,馬路有多寬,她就敢佔多大的地方,蛇形前進,曲裡拐彎。南北大道上,她一會兒在東邊,一會兒在西邊,神出鬼沒。明明只有十裡地,按她這個騎法兒,能走出十五裡的距離。每次出門李曉西都要叮囑一遍。
這個媽媽,說她不疼孩子,那是假的,但這個疼愛,是有條件的,你必須在她劃好的圈裡生活。她有自己的一套準則,在她的準則內,怎麼樣都行,一旦脫離了她的準則,那就必然得給你拉回來。想出圈是不可能的。
至於把孩子強行留在這個圈裡是好是壞,她並不是太在意。
不說她這個女兒了,就是楊文遠這個兒子,待遇也是一樣的。到了年紀就得結婚,選媳婦也得按她的標準來找。她要找個老實巴交聽話能幹的兒媳婦,上輩子高中畢業、長相端正俊秀的楊文遠娶的就是個大他兩歲、黑不溜秋、賊聽婆婆話的小學畢業生。
並不是外貌歧視和學歷歧視,只要倆人看對眼,這些都不是問題。
問題的關鍵就是,楊文遠本人並沒有相中,他相中的是另一個,但是李曉西不同意,因為那個姑娘“一看就嬌嬌賴賴的,肯定幹不了活,過不了日子”。成全一門親事可能有難度,但要攪黃一門親事,那可太簡單了。
反正最後,楊文遠被逼娶了李曉西相中的這個,倒是也踏踏實實的過了一輩子。媳婦是真老實,楊文遠也沒什麼花花腸子,搭夥過日子唄。至於他心情好不好,會不會有遺憾,李曉西才不管。
她表示:“過日子講究個實在,高興不高興的又怎麼了,日子長了,都一樣。”
從家到學校,騎車的話需要二十多分鐘。其實不算遠,但是他們這兒的人將路上的時間視為生命的浪費,沒人願意每天騎四五十分鐘的車。有這個時間,他們寧願串門聊天喝茶侃大山。
大多數人平時除了下地幹活,連村都不出。
她腳踏車的後座上還綁著一袋糧食,拿到學校後勤那兒換成饅頭票,一斤二兩糧食換成一斤饅頭票,直接用錢買票也可以,但是全家都是節儉的人,哪捨得花這個錢,家裡又不是沒糧食。
學校食堂有專門的教師視窗,除了賣饅頭,中午還提供一個素菜,教師專供,需要先從後勤那兒買專供老師的菜票,再用菜票買菜。如果想改善生活,就在宿舍生爐子自己做飯。
住校生們這會兒都還吃不上菜呢,就是食堂提供的饅頭配上自帶的鹹菜,一吃就是一星期。因為沒有油水,也沒有蛋白質,青春期的孩子為了吃飽飯,一頓能吃好幾個饅頭,個個都長得非常敦實。
老師和學生涇渭分明,就連廁所都有教師專用廁所。其實和學生廁所是一樣的,只是用的人少,所以要幹淨很多。不像學生廁所,糞水橫流,連個下腳地兒都沒有。
她們的宿舍是一排磚瓦房,每人一間,男老師一排,女老師一排,位於教室和學生宿舍的中間地帶。
學生們放學回宿舍的路上還會經過此地。
楊文珍到的時候,宿舍區這邊已經有幾個人到了。
她挨個和大家打了招呼,心裡呼了一聲好家夥,這些老師,好幾個身上都有故事。這個小小的小鎮中學,真應了那句老話:“廟小妖風大,池淺王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