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裡有,我沒用過。”
事實上,這個時候,扁擔已經在逐漸退出歷史舞臺了,大家用的都不多。取代扁擔的是一種獨輪小推車,辛莊這兒管它叫“土牛子”。
但是家家戶戶卻都還保留著扁擔,因為偶爾還是需要用。
辛莊雖然不像西山一樣處在山坳裡,但是也靠著一座山頭,比較缺水,吃的是深井水。
水井和家家戶戶之間,已經修建了自來水管道,但是需要使用壓力泵才能將水從深井中輸送到村民家裡。這個壓力泵是有專人負責管理的。每五天開一次,每次就開兩個小時。
所以,每次到了村子放水的時候,村民就會抓緊時間把家裡的大缸小甕統統接滿水,不然不夠用,等不到下次放水就用完了。
而且還有一個問題,壓力泵的馬力不夠大,靠水井比較近的人家出水量會比較大,越往後水越小,甚至就沒有。要是前頭的人家一直開著水龍頭,那後面的人家可能等到村子放水結束都接不到一點水。
所以,一到放水的時候,大家見面就問:
“你家水上來了嗎?”
“你家還沒上來?我家放滿了,去我家接。”
有的人家自己買了小電機,一到放水的時候就用電機抽水。
好在吃水不方便,但是也不要錢,免費的。所以大家也沒多大怨言。頂多要求村裡多放一會,兩個小時改成三個小時。
而且大家覺得自己村子裡的水是甜的,比外面的自來水好太多,一直有種謎之優越感。
有的人家實在沒有接夠水,就會去鄰居家借,或者去村子裡的普通水井中挑水。
這個時候就需要用到扁擔。村裡孩子大部分都見過。
大家笑,恰恰是因為楊建華同學說得對,這個大寫的“一”確實就像一根扁擔。
但是,楊同學會這麼說,不是故意的,也不是因為他幽默,而是他確實不認識“一”這個字。
楊建華的腦子比普通孩子轉的慢一點點,他後來二年級沒上完就輟學了。因為他爸爸發現,這孩子越學越傻了,還不如沒上學的時候機靈。
孫曉沒打算在小學耗五年時間,她要是按部就班的學習,大學畢業就07年了,到時候買不到便宜房子,感覺就像吃了大虧。
更何況,她真的有點當不來小學生了。
聽著同班同學在那兒炫富,“我家炒菜放一大勺油”,或者“我家裡每天都有糖吃”。
再或者看小男孩扯小女孩的辮子,放學路上截住小姑娘,學著電視裡的臺詞,把i ove 隱晦的說成“愛老虎油”,還特自豪的問人家,“你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
或者看著同學們早上在書包裡藏個白饅頭,一邊上課一邊掰一塊扔嘴裡,吃得津津有味,掉一地饅頭渣子。
她是真的覺得,她不能融入這個集體。
所以,她火速跳級,要盡快脫離這群幼稚小兒。
95年,小學畢業,到鎮上去上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