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課桌,就是兩個土墩上架一個長木板,表面也是坑坑窪窪,連刨平都沒做到。
孩子們每天自帶板凳來上學,放學的時候還得搬回去,不然吃飯可能就缺凳子。
前面的牆壁上訂著個黑板,讓這間屋子瞬間就有了教室的格調。
老師是個年輕姑娘,又長又粗的麻花辮一直垂到腰部。正站在黑板前教孩子們認字。
看見長寧在教室門口探頭,就停了下來,走到門口,問她:“是來上學的嗎?進來吧。不用害臊。”
說完,老師笑著就把她拉進去了。
長寧:“……”怎麼感覺老師比她還積極?
“老師,我沒帶東西。”
“沒事,下次記得帶。要帶凳子,還要帶筆和本。”
“好的。”
“你先坐這個凳子。”老師說著,把自己課間休息時坐的板凳遞給長寧,又給了她一個粉筆頭,說道:“你先用粉筆在桌子上寫字吧。”
“謝謝老師。”
老師笑笑,又回到黑板前接著教學。
她們這位育紅班老師姓楊,小學畢業。原主來上育紅班的時候,老師也是她。是個非常溫柔的人。
過兩年,她嫁去外村,她妹妹就成了育紅班的新老師。
長寧老老實實的坐著聽講,一看就非常乖。
課間休息的時候,她把凳子搬回講臺前,讓老師坐下休息一會。
楊老師對長寧有好感,看著乖是一回事,關鍵是她收拾的幹淨啊。這年頭的農村孩子,尤其是男孩,個個都跟泥猴子一樣。猛然間看見個把自己拾掇得幹淨整齊的,可不稀罕嗎?
楊老師就笑著問她:“你叫什麼名字啊?幾歲了?”
“謝長寧,6歲了。”
“那你上一年育紅班,正好明年去上小學。”
“老師,我今年也想去試試。”
“喲,那沒幾天了。你家裡人同意嗎?”
“我爹說,只要我考得上就行。”
楊老師沒意見,她們育紅班又不是真的教學機構,就是給小學輸送學生,提前把適齡學生聚在一起,每年送一批過去。
“行,那過幾天你和大家一起去試試。”
兩天以後,長寧的書包弄好了。各種形狀、各種顏色的小碎布拼在一起,其實挺好看,放在後代可能還算時尚,但這會就倆字:“寒酸”。
為此,長寧還遭到了來自育紅班同學的嘲笑。
“快看,謝長寧的書包全是補丁。”
長寧:“……”有沒有點審美?
她還沒說啥,楊老師就開口了:“我看長寧的書包挺好看的。大家不要去關注書包,都好好學習,成績好了比什麼都強。”
幾天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到了長寧去考試的日子。
頭天晚飯的時候,她跟謝鳴說:“爹,我明天去考小學了。給我學費,3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