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相較於那些,在廠裡混了十來年,都還只是個小技術工的人而言,他這個晉升速度,也著實是夠快了!
四年,喬錦歡也從學校畢業。
然後她選擇留校任職,順便考研。
小兩口也從喬家搬了出來。
起初是在廠裡分配的小高樓裡住,後頭趙山川攢了點錢,又買了個四合院,緊挨著喬家不遠。
兩家也沒少一起碰頭吃飯。
這一年,包産到戶的春風正兒八經、四面八方的吹開。
不過其實這事兒,早在趙山川他們到首都來的第二年,就已經産生苗頭了。
因為糧食減産,上頭開始各種改,各種搞事兒。
一晃眼,總算是政策落地。
從前是多勞多得,現在多勞自己得。
大夥兒的積極性一下子就被提起來,挽起袖子直接開幹。
偶爾跟趙家村通訊說起這事兒,趙母都還樂滋滋的,表示等來年趙山川他們回來,保準能吃上新米,還能帶兩袋子走呢。
她還在信裡催趙山川和喬錦歡,趕緊生個孩子。
這兩都結婚這麼些年了,趙山河的孩子都能滿地跑了,他兩還沒個音信兒。
趙母不著急才怪!
但趙山川和喬錦歡是真不急。
從前是提倡多生多育,但到他們這不一樣了。
聽說又在起風,提倡晚婚晚育。
趙山川入了組織,上頭發表了公開信,提倡一對夫妻只生一個孩子,廠裡還給發計生用品。
那咋辦?
用唄。
晚點生也好。
“我上回還聽醫生說,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齡在2529歲。你都還沒25,生孩子對你身體不好。”
晚上,趙山川就在被窩裡這麼跟喬錦歡說。
“你真不著急呀?”
喬錦歡笑吟吟的問。
趙山川輕搖頭,“我還想跟你過幾年清靜日子。再說,你正考研,我也正在考級的關鍵時候,這孩子生下來誰帶?”
“別想那些。”
趙山川摟著喬錦歡的腰,親了她兩口,“睡吧。明兒我再去廠裡拿點兒套。”
反正都是免費發,不要白不要。
喬錦歡:……
“你也真好意思。”
“我這叫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指不準回頭廠裡還得給我弄個優秀幹部獎。”
“想得美。”
“真的。廠裡好多人都不肯用,像我這麼支援的人少,廠長保不齊就想立個優秀標杆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