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身份的象徵
傍晚時分,宮中的旨意便傳到了祁府。
“淮西監察禦史之女秦子衿,心懷大善,胸懷大德,可為世人之標榜,特賜封號‘善德’,並將南城門更名為善德門,以儆百官……”太監聲音宏亮地唱讀著聖旨上的內容,待讀完了,樂呵呵地看向秦子衿,“秦姑娘領旨謝恩吧。”
秦子衿穿越這麼久,這還是第一次見聖旨,謝恩的禮節也從未學過,想著跪肯定不會錯,便筆挺挺地跪下,朝著太監伸了手,“臣女謝皇上恩!”
太監倒也沒追究她禮節上的不周,恭敬地將捲起的聖旨放到秦子衿的手中,待秦子衿起了身,又端著一個託盤上前道,“這是皇上賜給姑娘的玉牌。”
秦子衿撿起託盤裡的玉牌看了一眼,一塊優質白玉牌上,雕刻著“善德”二字。
“這……這玉牌有何用?”秦子衿小聲問。
她雖研究古物,卻甚少研究皇家恩賞,因為這每朝每代每位皇帝的喜好都有所不同,會賞賜什麼,給什麼權利和優待政策都沒有定製,秦子衿所知曉的,也跟大家所常知的那些一樣,無非就是尚方寶劍、免死金牌一類的,可如今手裡這玉牌,又是何意呢?
畢竟是皇上賞的,總不可能什麼用也沒有吧?
結果宣旨太監看了一眼她手裡的玉牌道:“這個便是姑娘的身份象徵了。”
秦子衿啞然,就……就這麼簡單麼?就不能具體說說有什麼優待政策嗎?
送走了宣旨的人,幾人又回了安氏的院子,秦子衿一心盯著手裡的玉牌,疑惑不已。
“說是身份的象徵,這是個什麼象徵呢?”秦子衿只好看向祁旭源,“姨父可知曉?”
祁旭源搖頭,他也不解,“我朝倒是從未如此封賞過未出閣的女子,前朝禮部侍郎之女宴會上救下了落水的長公主,當時也只是賞了田地和財物,未曾給過什麼封號。”
“那是不是因為我做的這些事微不足道,故此皇上不願意賞我財物,便給我一個空封號和一塊玉?”秦子衿又問。
“皇上若只是單給封號也就罷了,可又偏偏以南城門更名為你的封號,這可不是小榮耀!”祁旭源說著疑惑地吸了一口氣,“可以往這樣的封賞,都另有一道冊子,寫明品級等許,也好叫人知道日後出門撞見了應該是什麼禮數啊。”
“怪呀。”祁旭源搖頭輕嘆,忽地又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忙又道:“不管如何,終歸是皇上的恩賞,你將這玉牌好生收著。”
秦子衿點點頭,將玉牌好生地收進了衣袖裡,又說:“我還有一事不明,這樣的善事,也不是我一人做的,我同周大人說的十分明白,是表哥去救的人,又是馮家商行出的勞力,可皇上為何獨獨只賞了我一人呢?”
“皇上賞的不僅僅是此番的事情,大抵還因為你建福苑的事情。”祁承翎沉穩地說。
都是皇城腳下住著的,那宣旨的隊伍從皇城出來,去了祁府,多的是認瞧見,免不了起了打聽的心思,不到入夜,這“善德”二字便成為了人人口中傳道的詞彙了。
可眾人跟祁府的人一樣摸不著頭腦,沒人知曉“善德”這個封號代表著多高的賞賜,說高吧,連個封印和冊命都沒有,只有一個玉章,可說不高吧,皇上卻用它改了南城門的名。
眾人一時間摸不準這封賞的高低,也摸不準日後見了這為“善德”姑娘該如何相待。
這件事,經過一晚上的發酵,到了第二日更是傳得沸沸揚揚,有人說前朝皇上也只在京中以公主名號命名過街道,故此,這“善德”封號當以公主之禮相待;也有人說這不過是個封號,沒有封印和冊命便算不得有身份,只當個名字便成。
皇宮裡,皇上聽著太監打聽來的這些個訊息,得意地揚了揚嘴角,這便是他要的效果。
叫那些權貴們,敬也不是,不敬亦是不敢,終歸是小心翼翼地觀望著。
但民間的百姓可不管秦子衿這封號是什麼級別,在他們看來,皇上不管賞賜什麼那都是恩典,他們感懷的是秦子衿的故事,一個關心窮苦百姓的故事,咱他們看來,皇上對秦子衿的嘉賞,便是對窮苦百姓的在意。
南城門更名善德門,掛牌的那日,街道裡跪滿了感謝皇恩的百姓,在那些窮苦人看來,拜這牌子比求佛拜觀音都有用!
秦子衿一時間成了京中的名人,出門都得用帕遮面,否則被人認出來,必然會引來一群百姓跪拜。
“這麼多人,當真是折煞我了。”秦子衿看著窗外的景象,小心翼翼地坐回來,看向對面的馮裕康,“本來這樣的榮耀該是您的。”
“我什麼都沒做,如何擔得起。”馮裕康笑著說。
“可多虧了董掌櫃他們幫忙,不然也不可能那麼快便救起那些人。”秦子衿說著站起身來,“說起這事,我該向您請罪賠禮,那日事發突然,我不得已才仗著您給我的金鑰匙去求董掌櫃幫忙的。”
“行了,別行禮了,那董科雖是我的掌櫃,倒也不是人人叫得動他,他幫你跟我沒有關系,是你記賬簿的本領叫他折服,故此,你當真不用來感謝我。”馮裕康說著抬手指了指窗外,“你聽聽樓下那說書先生說的。”
秦子衿一心想著自己的事,沒留意樓下的表演,也不知什麼時候換成了說書先生,而他講的,正是秦子衿救流民關押城門的那一段。
“此時寒風凜冽,雪花還飄著,這四十人還在城門外站著,若是一夜不入城,這凜冽的寒風勢必會要了這些人的性命!”
“那善德姑娘可只有十歲,如此情境,竟是絲毫不慌張,因她知曉,她先前安排出去的人定能找來救援!”說書先生說著,手中的木板便是重重地朝著桌上敲了一下,“而此時,那護城衛總領卻在城防洞裡悠閑地喝著茶,只可惜,一盞茶還沒入口,門外便響起了通報,長公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