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第九十一章 換個賣法
不少人都走到了邊界處。有幾個漢子放下手上的東西, 和守城的官兵起了爭執。
沒爭辯個幾聲,就見其中一名官兵拔出刀來。
上前討說法的攤主被嚇得猛地一退,誰都不願再做這個出頭鳥。佔不著攤位事小, 丟了小命事大。都灰溜溜地挑起扁擔離開,沒再過多停留。
姜姀一行人,一路跟隨他們又來到了城門邊。有不死心的又上前問了問城門邊收稅錢的官兵, 得到的還是同樣的答案:他們沒閑心思去動擺好的攤位,也不曉得其他。
城門下的吊索橋上, 還有不少挑著扛著貨物進來的商販往裡走,都一臉狐疑地看著他們。
不過並沒有人有閑心攀談。尤其是後來的那些,生怕自己來晚了佔不著攤位, 匆匆忙忙沒入了人群裡。
今日實在不知發生了什麼事, 攤位莫名消失了許多。負責看守的官兵又是一問三不知, 這不是明擺著給老百姓添難處麼。
想來此處站著的不少人, 也是和她一樣, 辛辛苦苦好一陣,就為了等這趟年前大集,賣了貨品再置辦年貨的。要東西賣不出去,這年怕是都不好過。
方才蘭英嬸問及“怎麼辦”,姜姀並沒有做出回答。但現下想了想,稅錢已經交了,東西也從山上大老遠地挑下來, 這趟說什麼,都得把挑來的竹編賣一些出去。
哪怕用上她昨日曾不齒的下下策:“咱們沿街叫賣吧。”
大集人多,沿街叫賣不方便客人們看貨。與行人摩肩接踵,也頗費賣貨人的體力。在昨日那種能找到固定攤位的前提下,實在沒有必要去做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
可今日不同, 今日時局受限。此前又聽賣枕蓆的攤主,說起大集上的各項規矩。像他們這樣挑著貨品的,又沒停在規定的劃線區域內。若不遊動起來,過不了多久,就會有官兵來趕人。
到時候也只有兩種選擇,一是如方才所想,挑擔進去叫賣。二是被驅逐出城,白白浪費了今日的苦工,也白費那十文的稅錢。
果不其然,他們剛在此處停留了一會兒,就有四名官兵氣勢洶洶地撥開人群走來。其中一人的左手已經把住了刀鞘,再晚一些,這刀就要往他們的脖子上架了。
周圍的人皆是一臉驚懼。剛把扁擔從肩上騰挪下來的李貴生,顯然也發現了氣氛得不對。還沒等他看見身後的官兵,就聽姜姀說“快把扁擔擔上了走”,便連忙將扁擔又搭在了肩上。
官兵見狀,頓住了腳步。直見著他們挑擔離開,才拐了個彎撤下。
姜姀走出一段:“只是今日沿街叫賣,怕是大家都得辛苦些了。晚些時候,我請大家喝紫蘇飲子。”
蘭英嬸笑道:“又不是你叫那些攤子憑空飛走的。要我說,今日這飲子得我來請。你們各自都辛苦,就我空著手,白白討了個悠閑。”
“您也閑不下。”姜姀笑笑,擠到了炸果子攤旁,借了塊空地,將挑筐裡的魚簍包挖出來兩個給她,“您就負責當個活招牌,同沈叔四下裡走走吧。咱們既是沿街叫賣,那就分頭行動。到時候還是在炸果子攤這兒集合。阿嬸既然要請喝紫蘇飲子,那我就請吃炸果子。這樣就算晚些回山,也不會覺得肚子餓了。”
炸果子攤主耳朵尖,聽她這話,拉長了嗓音,話裡帶著戲腔,同他們玩笑:“那我一定在此處候著。客官您要不來,我可就不收攤回去了。”
幾人都跟著笑起來。
叫賣的隊伍分成了三撥,挑擔的幾個,給各自筐裡的竹編也勻了勻。按說好的,三家人背了幾遍新定的吆喝詞,不論是內斂也好,害羞也罷,怎麼著都得大膽開出這個口來。
整日下來,不將挑筐裡的竹編賣出去至少一半,誓不罷休。
姜姀和宋衍、小果一道,兩個大人都挑著擔,帶的竹編自然比另外兩家要多。因此這賣貨的任務,於他們而言就更為艱巨。
要賣出超其他人一倍的數量,得拼了老命才成。
宋衍已經在她身側吆喝起來:“姜氏竹編倒閉了,姜氏竹編倒閉了,王丨八蛋店家帶著,帶著,他的丈母孃跑了。現貨魚簍包、元寶籃、水墨竹燈,竹簸箕、竹篩子、竹筐、背簍,竹編螞蚱和小球,通通大甩賣,通通大甩賣。”
這段吆喝有故事有唱腔,聽著還抑揚頓挫,頓時吸引來不少驚異的目光。
人群裡,火速興起了一股對這段八卦的點評之風。
“呵,開玩笑的吧這是。誰家郎君還能看上自個兒的丈母孃。”
“那可說不準。前陣城西,豆腐西施家的事你聽說了沒。就是那賣豆腐的小娘子,跟老丈人雙雙跳了護城河。為的是什麼,不就一個字,情麼。這樣的一雙人都能殉情,金龜婿和丈母孃私奔,是不是也就不稀奇了。”
本就擁堵的路段,因著周圍看客添火的議論,登時變得水洩不通。
想著反正前路堵死了,周圍那些手貼手,肩擦肩的客人,便擠到他們的扁擔旁。還想聽故事,又不能太直接,只得先問起貨品來:“誒,您二位家的竹簸箕怎麼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