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元寶籃大功告成。她拿起來試背了下。
流水線的産物比自己一個人做的看起來還要精細。甚至不知是否是她的錯覺,總覺得在上面做的背起來更加輕便。
琢磨了一番,應該是沈獵戶家附近的竹子離水源較遠,本身含水量更低,所以做出來的竹籃重量更輕,背上去舒適感也更好。
有了第一件成品後,兩人緊鑼密鼓地又忙活了整三日。
這三日下來,除了睡覺,其餘時間兩人都在屋前趕工。覺得差不多夠數了,姜姀叫了聲停。
算了算,一共做出來四十二個元寶籃。兩個自家留用,剩餘的四十個都挑到山下去賣。
眼下還有一個問題需要考慮,那就是一個元寶籃要賣多少錢。
既然目標客戶是白水村的娘子,那定價一定不能便宜,更不能到時走去白定村又換了個價。山下村民往來密切,要這樣看人下菜碟,能被人把脊樑骨戳爛。
三人圍坐在飯桌旁。
蘭英嬸提議道:“不如賣八文錢。元寶籃比先前做過的所有竹編做起來都更費精力,肯定不能比原先的便宜。”
對面坐著的姜姀卻搖了搖頭:“當時那些實用品都是粗加工的都賣那個價錢。路上我一路聽下來,也沒人覺得貴。這樣精巧好看的元寶籃,賣十文錢都不為過。”
“當初那荷葉雞也是賣的十文錢一塊。這樣的價錢在白澱村都能賣得出去,別說是在白水村了。我覺得還能再抬高些。以我對那些人的瞭解,就算咱們喊到十五文,也會有不少人願意來買。”
揚起頭,姜姀笑了笑道:“十五文好,合適。這個價錢買回去好看又實用,還長面子,地主家的娘子們肯定會覺得劃算。”
兩家人就此敲定,以十五文的價錢挑到村裡去賣。這回走的是輕奢品那路子,就不照多買優惠的套路了,單買多買都一個價。要實在買得多了,再酌情考慮給點優惠。
姜姀回到家裡,跟宋衍說起第二天要下山的事。
宋衍眼巴巴的。這陣子他一直在山上不曾下去過,實際心裡也想跟。只是他這副樣子,根本沒法撐過上下山的一個時辰。
雖然自覺有些可惜,但他還是擺出笑臉回應道:“那你們到時好好賣,好好玩。路上有什麼有趣的見聞,記得回來和我說說。我還不曾在村子裡行走過呢。”
小果於心不忍。這幾日她和宋衍一同待著的時間不少。一聽說宋衍不下去,那她索性也不走,留下來陪他一同看家。
二臨白水村,姜姀信心滿滿,帶著整兩挑筐的元寶籃,身上還背了滿滿一簍。
才走至村口,還沒開始吆喝,就有人圍看過來。
有一衣著鮮亮的娘子迎面走來,拿起一個左右翻看,嘴角有意無意地揚起,一看就是喜歡得緊:“這竹籃怎麼賣?”
“十五文錢一個。”
那人皺著眉頭,將手裡的元寶籃比畫在身前瞅了又瞅:“這也太貴了。十五文都能買兩升白米了。你這竹子做的東西竟比白米還金貴嗎?”
當著她的面,姜姀從挑筐裡另取出一個挎在臂彎上:“我這可不是一般竹籃,是元寶籃。您看這上邊彎彎的提手,襯得整個竹籃像一個金燦燦的大元寶一樣。這東西寓意也好著,相當於您花十五文買個招財進寶,一點都不虧哩。”
她又將竹籃從手上取下,拉起麻繩斜挎在肩頭:“您看這樣。背在身上一點不重,裡頭寬敞又結實,裝什麼都合適。就算是夏天,背在身上也不會悶。你要是嫌它長得單調,就在籃口這裡插幾朵小花。您本就生得美,要背上這個走出去,整村的,哦不,連城裡的那些個郎君都得被您吸引去。”
姜姀嘴甜,說得那娘子臉上紅了一陣又一陣。她學著姜姀的樣子將元寶籃背在身上,晃晃悠悠地走了小半圈,看見河邊長了兩朵溫黃小花,順手採來插在上頭:“果然好看。”
她沒多猶豫,當即就掏出錢袋子:“你說得對,這銀錢花得直。小娘子你能耐,我給你指個路,你去前頭屋頂最高的那處走走。那是咱們村的裡正家,今日那頭正張羅著辦喜事,你過去說兩句吉祥話,說不定不止把東西賣了,還能討點兒彩頭嘞。”
謝過她後,姜姀背起背簍向那處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