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他的嘴時不時地犯抽這件事,她並不在乎。他原本就是這種性格,言行不一致又怎麼了。一點瑕疵而已,都是小事。
“阿嬸,咱們要不先開始罷。做元寶籃需要的時間長,咱可不要再耽擱了。”
蘭英嬸笑著說好。
姜姀先給她演示了一遍劍門刀的用法。
她先將竹篾徒手破出來。模具一共做了三個斜角,這樣可以根據需要,把石刀放在不同的角度上。內角大些,過一遍刀抽出來的竹篾就窄。同理內角小了,就能抽出來更寬的。
蘭英嬸專注地看她,自己也伸手試了下。
石刀不算鋒利。好在今日砍回來的竹子竹齡小,竹子上的纖維也更加細嫩。將竹篾的一頭掐進去固定好,用手輕輕一拉,不需要費多少力就能做出來好些個等寬的竹篾。
“還真是省時又省力。這樣做出來的竹篾和竹絲就更好看嘞。怪不得你帶來的這個元寶籃這樣精巧。不過瞧著做法怪複雜的,我恐怕會做不出來。”
“阿嬸我有個法想法。”
“你說。”
“先前咱們都是一人專做一個。這樣每個人做出來的竹編風格實際並不統一。但因為先前做的都是實用器皿,並不考驗竹編的美觀度。但這回打的招牌從實用變成了好看,那在做竹編的工藝上就一定要統一,要不然一個密一點,一個疏一點,叫人看見要挨說的。”
蘭英嬸一拍大腿道:“你說得有道理。我尋思光靠我自己,就算能做出來,做得肯定也不大像樣。”
姜姀笑了笑:“元寶籃最難的地方就在於刮青和編三索。先前咱們保留了竹子外皮的青面,這樣做出來的竹編顏色不大均勻。對於那些愛美的娘子而言,背起來就不夠好看了。我是想著不如由您專做竹篾和籃底,剩下來的步驟都由我來。”
“那倒是給你麻煩。”
“不會。”姜姀道,“您把篾條和竹絲準備好,到時咱們一開工,那就是流水線作業。兩人合力這樣做的才快嘞。”
蘭英嬸用胳膊肘撞她一下:“好了,你又說些我老婆子聽不懂的話了。不過我大體上也算聽明白了。就是我先做一部分,然後你順著我做的那些接下去做唄。”
“是這樣沒錯。”姜姀道,“這樣咱們依舊是兩個人同時做,而且每個人只做自己最熟練的部分,時間越長效率越高。這樣只出幾天,就能做出一大波元寶籃來。”
兩人意見一致,馬不停蹄地動手做起來。
起步總是慢的。家裡沒有太多竹子,沈獵戶又不在,姜姀便自己進林子砍,用藤條捆了分幾次扛回來。
層層疊疊的青竹堆在屋簷下。她從第一步開始,把其中一根竹子的青面都颳去,而後轉遞給蘭英嬸,由她進行劈篾那步。自己則是重複上一步刮青的動作,等篾條備出來一部分後,她這頭也已經處理完好些。
蘭英嬸在她的示意下開始下一步編竹篾的工序。元寶籃的底和尋常竹編一樣,壓一挑一,根根壓實,很快便能出來一個四四方方的面。這一步的後續,便由姜姀跟上。
要是前頭有人能幫著刮青和劈篾,那作為後續的兩位就能進行得更為順暢。不像現在這樣,姜姀還需要走回頭路,兩個人頗有些手忙腳亂,走出了一種鬼打牆之感。
蘭英嬸忙得亂了頭緒。姜姀定定神道:“阿嬸您可以慢些。今日是頭回嘗試。咱們不講速度只求質量。您先把您負責的兩步都走熟了,咱們明日再拉高速度,讓整條流水線運作起來。”
點了點頭後,蘭英嬸道:“還是我太心急了,我這就慢慢來。你剛才說的什麼,壓一挑一?”
“對,就是先前編竹簸箕的那套,您是最熟悉的不是嗎?”
蘭英嬸笑了笑道:“是啊,當初我已經能把竹簸箕做得很好了。”
“這次不過是多了一步過劍門的工序,也是為了讓竹籃底部的篾條能夠更加貼合。您沒必要有什麼心理負擔,放心大膽做。就算錯了,還有我給您兜底呢,怕啥。”
聽他此言,蘭英嬸安下心來。做竹編最忌諱的就是心思浮躁,她就是太心急。可偏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也做不了好竹編。
她沒再言語,只專心做自己的。身旁漸漸堆出來好大一捆竹篾,連同上三索需要的竹絲都一道備好了放著。
為了讓竹籃底部能更結實,姜姀在一側同步做了撐條。每做出來一個竹籃底,她便將撐條插入底部的兩對角,再用雙手試著掰了把,覺得足夠堅固了,才繼續進行下一步。
上三索的過程特別考驗耐心,相當於在編好的竹篾之間穿針引線。偏這樣的線需要引上數十根,要將每一個縫隙都插緊,這樣做出來的竹編籃子才牢靠又密實,卻因此相當耗費體力。
中途兩人小小地休息了會兒。沈獵戶恰好這時回來,拉了她出去,說要趁空閑教她另外一個獵戶必備的技能。
至於到底是什麼,他賣了個關子沒說。